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巴林草原

2020年07月19日07:57  来源:内蒙古日报
 

  7月3日,农历五月十三。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床金嘎查,庚子年赛罕汗乌拉敖包祭祀传统文化活动正式拉开序幕。蒙汉等各族群众齐聚赛罕汗乌拉山,祈福祖国繁荣昌盛、草原风调雨顺。在山下的草原上,乌兰牧骑队员们用欢快的民族歌舞,为各族群众送上节日的祝福。而搏克、赛马、射箭“男儿三艺”传统比赛,让人感受到蒙古族汉子的豪放之情。如今在巴林草原,崇尚自然、敬仰圣山的敖包祭祀文化活动,已成为多民族共同参与、具有共同文化认同的盛会。

  以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是巴林右旗以党建引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形成工作合力,旗委成立了“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党建联合体”,融合了旗内外58家机关单位的党组织,组建了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7条工作链。在党建联合体的引领下,全旗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成为全旗民族团结进步的推动者。2019年10月,旗委副书记、旗长浩毕斯嘎拉图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12月,该旗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幸福之路苏木王艾勒嘎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争取扶贫资金配电打井,扩大水浇地面积4500亩,使粮食的亩产量增长了一倍。党支部还引领牧民改良肉羊,一只改良后的3月龄杜蒙羊就能卖到1000元,比土种羊能多卖500多元。如今,嘎查肉羊存栏已达到1.1万只,其中有四成是优质的改良羊。身为汉族的嘎查党支部书记田国玉,说得一口流利的蒙古语,“我和牧民打交道,开口就说蒙语,感情一下就拉近了,蒙汉就像一家人!”他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姚显民是巴彦塔拉苏木昭胡都格嘎查的蒙古族老党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众惠新型农牧业联合社的负责人。他整合了5个合作社成立了联合社,筹资建设了二级提水工程,带领嘎查牧民发展有机农业2030亩,形成种、加、销一条龙的致富产业链。今春,邻镇二八地村的汉族兄弟开口向姚显民求援,想跨苏木借用提水工程进行播前灌溉,姚显民欣然应允:“蒙汉同心,其利断金,看着井水流到汉族兄弟的田里,我心里很有成就感!”

  汉族党支部书记带领蒙古族同胞走上致富路,蒙古族老党员解了汉族兄弟的旱情之急,如今在“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党建联合体”的引领下,巴林右旗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作为巴林右旗的定点帮扶单位,国家民委也把相关司、局、室党组织,纳入到党建联合体之中。如今,党建联合体上下联动,在巴林草原上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1993年以来,国家民委在巴林右旗共落实项目103个、落实帮扶资金9000余万元、协调解决贷款3000余万元,培训干部群众6万人次,使全旗9000余户2.9万人受益。

  产业发展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查干沐沦苏木创新融合党建方式,组建了白嘎力格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包括中央、自治区、市、旗四级民委,以及农林、银行、企业等在内的34个成员单位。苏木党委书记彭红艳介绍,这个共同体以党建联合体+产业联合体的形式,把30个合作社、47个牧场、680户示范户联合成一体,带动全苏木农牧民发展有机草、绒、肉及旅游四个产业,依托“五个相联”“十个统一”引领,实现农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提高了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农牧民在家就能享受到饲料供给、改良服务、疾病防疫、饲养管理、资金支持、农产品销售等服务。

  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的推动下,查干沐沦苏木的草产业迅猛发展。苏木除了20万亩天然草场外,还发展锦鸡种植基地40万亩、青贮玉米3万亩,仅此两项就能解决28万只羊的饲草问题。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绒产业和肉产业的崛起。目前,苏木绒山羊存栏3万多只,并获国际有机绒山羊认证,所产羊绒全部由东荣集团订单收购,全苏木山羊绒和山羊羔的年收入达到2360万元。苏木现存栏肉羊20万只、肉牛1万头,年出栏肉牛、肉羊10万多头只。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让牧民们赶着牛羊奔上小康路。

  教育培养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走进大板蒙古族实验小学,校内的马头琴、绘画、舞蹈等兴趣教室引人注目,孩子们正沉浸在兴趣的海洋中。如今,巴林右旗民族学校已经形成“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大板蒙古族实验小学的蒙古族安代舞、顶碗舞,大板一中的射箭,大板蒙中的马头琴等项目在当地都小有名气。学校在“双语”教学中,普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增强了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2012年以来,全旗累计投资7.45亿元,进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创建“蒙古语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蒙古语标准音”等6个特色培训基地。在校园里,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体现在校园广播、文化墙上的点滴细节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文化成为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巴林右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研究发展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格斯尔》内蒙古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6岁的金巴扎木苏,正在向徒弟传授技艺。作为“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巴林右旗形成了聚合史诗演述、神话传说、祭祀民俗等为一体的《格斯尔》活态文化系统。目前,“巴林格斯尔”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旗里建立了“中国格斯尔文化抢救保护与研究基地”,建成了格斯尔传习所,“格斯尔”读物、舞台剧等优秀民族文化已走进校园。

  几年来,巴林右旗相继举办了“中华一家亲·巴林草原情”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赤峰那达慕、全国格斯尔学术研讨会等全国性大型文体活动。成功打造了“巴林右旗民俗风情节”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旗乌兰牧骑在自治区第六、第七届乌兰牧骑艺术节荣获金奖;舞蹈《巴林·德布斯乐》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十佳作品荣誉称号。党建的引领,文化的交融,让各族群众像一家人一样,不分你我,心灵相通,共担风雨!(记者 徐永升)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