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深山以苦为乐 战火魔使命在肩

2020年07月18日07:49  来源:内蒙古日报
 

  7月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里特别凉爽,高耸的松树如同一把利剑,直插云霄,尤其是晨雾很深的时候,会让人觉得进入仙境一般,但在这里靠前驻防的扑火队员们却无心欣赏这惊世美景。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唯一集中连片未开发的原始林区,山高林密、偏远无路、人迹罕至,是干雷暴频发的地区。5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甘河林业局40名扑火勇士驱车460公里,正式进驻北部原始林区乌玛林业局乌龙干林场靠前驻防。

  “这里经常打雷,就是不下雨,那雷就像在人的头顶打!吓人得很。”驻防队员刘松涛日常感受最深的就是北部原始林区“干打雷不下雨”的奇异现象,队员们只期望雷声过后能下一场瓢泼大雨!

  “登上防火运兵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里虽然信息阻断、驻防条件恶劣,可我们不怕,我们将党旗插在驻防最前沿,保证圆满地完成驻防任务!”林业局防火办主任刘万春铿锵有力的话语,回荡在苍莽的林海深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嘱托,佑卫这片绿水青山,是万千林业扑火队员及上百名指挥员鏖战火魔、护林守绿的拳拳之心,是社会各方勠力同心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凝聚的强大合力。

  扑灭山火,刻不容缓;保护森林,势在必行。7月4日,乌玛生态功能区发生雷击火,前线总指挥部果断采取机降方式向火场投入扑火队员,甘河林业局40名驻防队员第一批空降进入火场,并采取“多点突破、分段夹击”的战术逼近火魔。

  “一进火场,我们就突击打了近2公里,一刻也没有耽搁。”今年44岁的扑火一中队队长张坤是一位扑火的老兵,谈及扑打山火他最有发言权。晚间扑灭,火魔俯首;白日复燃,狼烟四起。大多数扑火队员由于年龄偏大,都承受着体力、耐力和意志的极限挑战。队员们连续战斗了12个小时,没有一个人掉队。火场第一夜是最关键的时刻,队员们又毅然肩负起了看守火场的重任。火场地形复杂,队员们还要在山高林密的北部原始林区徒步巡查火场。有的队员脸颊被树枝划出了血痕,有的队员脚底磨出了血泡,还有的被蚊虫叮了满身包,却没有一个人唤苦叫累。队员杨端义说:“打火时不觉得累,清理火场的时候靠在树桩下就能迷糊着,听到噼啪着火声音又马上惊醒,随后投入到扑打余火的战斗中!”这是驻防队员灭火战斗中的最普通的一次,可又是最紧张和激烈的一次;这一切,原始林区的每一寸绿色、每一颗树木都会铭记。

  每一次扑灭山火都是血与火的经历,每一次战胜火魔都是初心与使命的再教育,而回到驻地很多趣事却真实沉淀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厚重意蕴。与棕熊“约会”让队员们津津乐道,成为饭后茶余的笑谈。

  在进驻北部原始林区乌玛林业局乌龙干林场后,厨师刘利都会将新鲜的肉类放到河水中保鲜。一次他去河边取肉,正巧看到一头近400斤的棕熊趴在河边啃食猪肉,人熊相遇,人已经魂飞魄散,双腿不听使唤,而棕熊则边嚼食口中的猪肉边淡定地看着刘利,转身缓缓消失在密林深处。刘利这才缓过神来,一口气狂奔到驻地。

  更有甚者,棕熊一家“三口”造访驻防地,寻找队员集中埋掉的食物垃圾,在驻防队员的训练场地悠闲踱步,累了困了甚至在两个运兵车的中间阴凉处小憩,着实胆子不小。一次几位驻防队员去打水,在河边与一头硕大的棕熊相遇,队员大声呼叫想吓跑这头棕熊,只见棕熊往后退了几步一个趔趄歪坐在了河边,它竟下意识地用两只前掌遮住了自己的眼睛,似乎再说:“井水不犯河水,咱谁也没看到谁啊!”,几名驻防队员慌不择路四散逃去,回到驻地后心有余悸地讲述了这次和棕熊的“约会”,引得众队员哄堂大笑……而为了躲避棕熊这“不速之客”,队员不得已几次搬家。“每次想起棕熊那憨憨的样子,都让我们乐一阵子。”队员们离开了棕熊后,还是总会提起“人熊相遇”的事儿。

  驻深山以苦为乐,战前沿使命在肩。每年的靠前驻防,都是一场务林人与火灾之间的特殊较量,都是一次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悠扬颂歌。驻防人员每次扑打山火回到营地,总是能听到山里的野禽不时发出阵阵欢快的鸣叫声,它们是在向捍卫森林的勇士道谢。队员们偶尔放松下来眺望郁郁葱葱的远山时,总会深深感悟“森林卫士”这四个字的价值和意义……(记者 刘玉荣)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