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幸福来敲门

——巴林左旗脱贫攻坚侧记

2020年07月06日15:56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让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使上京大地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成为巴林左旗最重要的发展命题之一。

危房改造 助脱贫暖人心

温玉梅是十三敖包镇海兴村村民,以前住在土房子里。老房子屋顶歪斜,墙上裂了几处大口子。经专业机构鉴定,温玉梅的老房属D级危房,必须拆除重建。现在,温玉梅搬进了70平方米的新房,厨房、餐厅、客厅一应俱全。温玉梅告诉记者:盖新房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好政策让住进新房子变成了现实。

改的是房,暖的是心。近年来,巴林左旗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强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行动方案。针对“四类重点对象”制定了《巴林左旗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实施方案》,针对“一般农牧户”制定了《巴林左旗农村牧区“一般农牧户”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对全旗所有房屋的鉴定工作。2014年以来,共排查复核鉴定全旗农村牧区房屋76191户,并以“四类重点对象”等困难群体为重点,累计投资4.1亿元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28967户,实现了巴林左旗危房改造全面“清零达标”。

牵致富“牛鼻子” 拓脱贫好路子

在白音勿拉镇查干白其嘎查,记者见到了正在牛圈忙碌的养殖大户其力格尔。2019年,他家养牛的纯收益达到26万余元。其力格尔说,这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

作为全旗实施肉牛产业“一带五区”基地之一,白音勿拉镇结合全镇肉牛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专项奖补措施,转变传统的肉牛养殖经营模式,通过肉牛冷配技术、犊牛育肥技术、架子牛舍饲圈养技术,不断提高畜牧业质量,增加牧民收入。通过大户带小户的模式为附近的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到2025年末,全镇肉牛品种改良冻精配种累计实现1.2万头,年度肉牛出栏递增10%以上、良种杂交肉牛占肉牛总值的15%以上。

围绕打造“自治区级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巴林左旗念好“种、育、销”三字经,培育发展养殖规模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村)10处以上,渐次形成“一带五区”发展格局,推动肉牛饲养总量显著增加,肉牛产值、辐射带动力和综合发展能力稳步提升,让更多农牧民群众巧念牛经发牛财。

建起豆腐坊 走上脱贫路

隆昌镇乌兰套海村,有个董家豆腐坊,老板董立清与妻子均智力受损,二人都未读过书,连名字都不会写,还有8岁的儿子需要抚养。老父亲董建武害怕自己有一天干不动了,儿子、孙子没有了依靠。

2019年6月份,驻村工作队积极响应上级党委号召,规划提出“庭院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小种植、小养殖、小手工、小作坊”四小工程。第一书记张斌斌针对该村没有豆腐坊的现状,鼓励引导老董家开设豆腐坊。

老董算了一本经济账,“我家每天做一板豆腐,用20斤黄豆,成本40元,能出40斤豆腐,每斤豆腐市场价是2.5元,毛收入100元,一板豆腐纯挣60元,一个月就是1500元,一年下来,仅此项就增收近2万元!”

现在,儿子董立清自己就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豆腐制作。每天清早,一家人在豆腐坊里辛苦劳作,用料实在、干净卫生的豆腐深受街坊邻居好评,不到中午就售卖一空。董立清一家还用卖豆腐的钱发展“小养殖”,家里的小尾寒羊已达到20余只,年创收1万余元。

一块小小的豆腐可以见证,在精准扶贫中,多少困难群众正在告别贫困,走向小康。

在精准扶贫中,我们目光所及,是奋斗的身影,是真诚的帮扶,是脱贫的喜悦,是广大干部群众用勤劳和汗水创造出来的亮丽风景。

贫困不除,难言小康;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以人民为中心”,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与温暖。(张佳诺 董文达)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