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疫情奋战的鄂尔多斯,正在描绘出别样的“同心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抗疫全响应!
这是一曲风雨同舟的民族团结交响曲,这是一幅共克时艰的民族团结和谐图。
“我是党员,我先上”,当众多的少数民族干部喊出这句话时,他们的榜样力量,正在滚雪成团、滴水成海。
“我现在每天进行人员排查,我的爱人在一线采访报道。我俩每天接触的人很多,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差,我们把孩子送回父母家,等这场仗打完了,再把娃娃接回来。”康巴什区委组织部干部吉牙图说。
“在现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员干部就要勇于站出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就是我们的初心。”鄂托克旗乌兰镇政府副镇长乌都这样说。
乌兰镇政府副镇长乌都在防控点检查
“我是第一书记,我就得冲在前面,我得及时把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传达给嘎查,并组织农牧民提高主动预防的自觉意识,筑牢群防群治的防线。”市委统战部派驻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圐圙嘎查的第一书记莫日根吉雅说。
……
这里:民族干部带起头,初心使命闪耀“疫”线——新冠肺炎的防控战打响以来,全市各族党员干部靠前指挥奔波一线的镜头时时闪现,他们在一线守初心践使命,让党旗高高飘扬、党徽闪闪发光。如今,全市9个旗区3328个基层党组织,近2万名各族干部和已经加入战斗的5.19万名各族党员冲在一线,他们用坚守岗位亮身份,用默默奉献亮职责,用逆行担当亮承诺。
爱不需要说出口,却一直在传递、燃烧。全市少数民族群众用不同的方式参战,用涓滴之爱温暖人心。
近日,在鄂托克前旗巴彦乌素嘎查堵卡点,来了一辆装满新鲜牛肉的皮卡车,原来这是家住苏力迪嘎查的蒙古族退役军人斯旺道日吉和儿子那顺巴图给大家送来的爱心牛肉。那顺巴图边卸牛肉边说:“昨天刚杀的一头牛,老父亲交待一定要把牛肉送到在一线工作的同志们手中,这些牛肉是我们一家人的一点心意。”
家住鄂托克旗楚鲁拜嘎查的娜音花一家,为了让嘎查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吃一碗热饭,她主动承担起义务为工作人员做饭、送饭的工作。在娜音花一家的带动下,现在全嘎查牧民都纷纷免费为堵卡点的值班人员送饭、送物,援助战“疫”。
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壕赖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郭毛飞,志愿加入本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大清早就戴好口罩赶往路口的检查站,按时喷洒消毒液。登记进出的车辆和人员信息,发放防疫知识宣传单。
伊金霍洛旗壕赖苏村检查站点,郭毛飞正在喷洒消毒液
这里:各族群众总动员,手足相亲温暖“疫”线——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攥指成拳。他们是医生、护士、警察、退役军人,自告奋勇,逆行而上;他们是志愿者、农牧民,默默奉献,保障后勤。现在,有1000多名各族退役军人集结“疫”线,用行动书写“退役不退志,建功新时代”的时代新歌;有2000余名各族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在行动”线上活动,20多名专业志愿者为各族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愿当疫情防控志愿者人数240余人,蒙汉群众皆有……各族群众科学有序地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并积极开展送餐、代购和捐款捐物等活动,全社会凝聚起齐心协力的正能量,构筑起群防群控的防“疫”线。
疫情来袭,大小企业积极扛起社会责任,恰是最长情的告白——“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
呼日贵民族服装有限公司、布斯贵食品加工厂、道木格民族手工艺传承研发中心、Za雅民族服装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东胜区交通街道航空社区捐赠棉大衣、围巾、一次性手套、方便面、饮用水等物资;内蒙古阿努食品有限公司和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锡尼其日格嘎查村合作社向社会捐赠了价值3.55万元的干肉奶茶套餐;达拉特旗娜仁民族服装有限公司联合奇枫奶食品店为社会捐赠价值3000元的奶食品……
鄂尔多斯市红十字会系统第一时间发出募捐倡议,随后便是加班加点接受来自各家企业的爱心捐赠,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鄂尔多斯集团、内蒙古蒙泰集团、亿利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内蒙古兴泰集团……涓涓大爱化作一笔又一笔款项,流向抗疫前线。
……
这里:民族企业全行动,守望相助照亮“疫”线——各家企业慷慨解囊,小到为本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大到捐钱捐物支援武汉抗疫,为各族群众雪中送炭的博大情怀显露无疑。截至2月11日晚,鄂尔多斯市600多家民营企业及商协会通过捐款捐物及减免房租、设立公益基金等各种方式让大爱接力,捐助数额已达2.09亿元,其中现金捐款1.38亿元,捐助各类物资价值7000多万元,减免房租1750多万元,设立公益基金800万元。
抗疫的力量,来自200万各族群众中的每一个你我。或许,他们没有冲锋一线,但他们也正在为打赢这场战斗呐喊助威、添砖加瓦。
鄂尔多斯市委统战部、鄂尔多斯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宗教场所暂时关闭期间的管理的通知》后,全市各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响应,立即关闭场所,停止一切宗教活动,定期进行消毒杀菌,并执行每日汇报制度。各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始终把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宣传引导,制作蒙汉双语防控知识材料,通过门户网站、微信群、张贴横幅等形式,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战胜疫情信心。
随着全市推迟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学时间,康巴什区二中的许彦芳老师作为优秀教育人才,根据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建立了“许妈妈讲堂”微信公众号,只要关注公众号就能观看到许老师每天推送的微课视频,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在网上进行以“抗疫的春天,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作品展播;制作《鄂尔多斯非遗地图》小程序,详细介绍名称、分类、保护单位、传承人、申报地区、认证级别、具体情况等,全方位展示鄂尔多斯非遗情况。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实施延期还书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服务不打烊”,推出线上借阅、快递到家、掌上图书馆等服务。鄂尔多斯市群众艺术馆开设了线上舞蹈、茶艺、简笔画等培训课程,让各族群众足不出户学习表演、陶冶情操。鄂尔多斯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推出虚拟文物展览,在网站上公开文物典藏、虚拟展厅等。
……
这里:各族各界齐发力,同心同向助力“疫”线——“抗疫,我们与你同在”,这是各族各界发出的共同心声。全市乌兰牧骑队员在家中创作推出宣传疫情防控的蒙汉文艺节目120余件。全市各所蒙汉中小学纷纷开设线上远程教学,通过开播微课、在线直播等多种方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努力使祖国的各族“花朵”学业不受疫情影响;全市宗教界也积极参与到抗疫大战中,截至目前,共捐献爱心款项46万余元。线上、线下都传递着抗疫正能量和好声音,民族文化的悄然润泽,有效增强了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如何有序复工复产联系着各族群众的殷殷期望,也关系着全市经济社会的有序稳定发展。
鄂托克前旗城川镇温室育苗、农资储备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西瓜、甜果育苗种子如何消毒?辣椒种子覆土厚度多少合适?最佳苗床温度多少?”鄂托克前旗农牧业局技术骨干杨飞这段时间特别忙,他通过“i前期”APP及时为农牧民答疑,时不时视频联系进行农技指导。他说:“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耕有点特别:戴口罩,少唠嗑,分时下地,分散干活,信息化机械化手段齐上阵”。
“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我们不误农时,人勤春来早,王窑湾的老百姓对春耕备耕都做得很扎实,像中低产田改造,现在有送粪的、倒沙和倒黄土的。育苗大棚里,从1月份开始育苗,能育三批,第一批育了220万株左右,能满足814个棚的蔬菜大棚用苗量。蔬菜能提前上市,争取让老百姓吃上新鲜的蔬菜。”乌审旗无定河镇王窑湾村党支部书记朱志中介绍说。
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尿素,日产量达3100吨
鄂尔多斯控股集团东泉公司生产车间,每一名工人都在赶制防护服。大年初四公司紧急转产防护服和日常防护型口罩,目前防护服每天生产300到500件;中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紧急调整生产计划,消毒液生产车间原本一天需要8名工作人员,现增加到30多人,产量由原来平均每天生产消毒液20吨,增加到现在每天生产消毒液150吨;为缓解当前医用口罩、防护服、医用手套等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位于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久泰能源年产60万吨烯烃装置紧急转产生产聚丙烯纤维料,每天满负荷生产近1000吨纤维料产品;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主抓尿素生产,每天有近5000吨尿素通过铁路运输到全国各地,有效保证了鄂尔多斯及周边省区市春耕备耕的化肥需求。
……
这里:复工复产在抓紧,团结奋进死守“疫”线——连日来,鄂尔多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确保各族群众尽快“复原”到正常的生产生活轨道。积极协助煤矿、化工等符合条件的工矿企业复工复产,协调解决铁路、公路等运输通道,努力保障煤炭、电力、化工等产品的市场供应。目前,全市生产煤矿增至69座,总产能达到3. 6亿吨,有效缓解了煤炭市场的供应需求。全市17个工业园区近200家企业已经有序复产复工。全市的农牧区春耕备耕工作也在有序稳步推进。
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声音、每一个行动,都在标注: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有鄂尔多斯奉献;举各民族之力战胜疫情,有鄂尔多斯力量。
曾经,这片土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今天,200万各族群众像石榴籽儿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奋力战“疫”。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如约而至,正如吉仁苏布德、葛小虎、马兰花等各族歌手唱响的《相信一切会过去》:疫情当前,大爱无边,万众一心,迎接春天。
鄂尔多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