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巴彥淖爾

烏拉特前旗200多萬畝糧田繪出“穩糧”新圖景

2022年08月02日16:54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眼下,河套大地的小麥收割接近尾聲。在位於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新安鎮大有公組的農業科技創新園裡,千畝小麥已經剩下最后的幾十畝,種植企業內蒙古禾興農牧業有限公司正組織大型收割機加緊作業,將一穗穗小麥盡收“囊中”。

企業總經理白恩澤告訴筆者,今年是他們第一年在這裡開展小麥連片種植,因為2021年這片土地完成了大破大立的高標准農田改造,為他們現代化的種管模式創造了基礎條件,所以企業才有信心放開手腳干,一下與農戶簽訂了五年的流轉協議。

為保証夏糧產量和品質,企業採用北斗導航播種技術進行種植。同時,改大水漫灌為水肥一體化精准滴灌,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

“小麥的畝產在900多斤,較農民的傳統種植多出100多斤,品質也達到了一級品的標准。”內蒙古禾興農牧業有限公司農藝師白岩峰說。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烏拉特前旗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生產,從糧食穩產、增產、高質上想辦法、下功夫,讓203.67萬畝糧田繪出“穩糧”“豐”景圖。目前,數萬畝小麥已迎來豐收季,單產達到408公斤,較去年增加%6左右,為全年糧食豐收開好頭、起好筆。

抓好農田根本 守護糧食生產命根子

土地是糧食生產的根本保証。尤其小麥和玉米的種植,對土地質量和灌溉條件的要求都比較高。近年來,烏拉特前旗堅持抓好耕地這個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積極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堅決保護耕地資源,大力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不僅提升土地質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面積,而且配套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為集中連片種植糧食創造了條件。近3年來,烏拉特前旗共新增高標准農田52.8萬畝。到目前,全旗耕地質量平均提升兩個等級,高產穩產田達到90%以上。

筑起金窩窩,才能引得鳳凰來。土地綜合質量的提升,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企業和帶頭人開展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的綠色高效種植。如今,烏拉特前旗建成涉及小麥、玉米等各類農業示范園區6個,有市級農牧業龍頭企業達到38家,越來越多的新型經營主體成為糧食生產的主力軍。

用好現代科技  農田管理更有智慧

在額爾登布拉格蘇木阿力奔嘎查梁國斌的玉米種植基地,13架植保無人機精准地沿著田壟來回穿梭,經過霧化的營養液被均勻地噴洒在玉米葉上,4000多畝玉米不到2小時就全部精准地補充上了營養,這相當於近80台車的效率。

梁國斌告訴筆者,去年,他種植了800畝玉米,通過與當地一家農業科技公司合作,播種、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都由他們提供無人機植保服務,不僅讓他的農事不費勁,成本降低,畝均還增產200多斤。有了這些高科技助力,讓種田省時省勁效率高,他才有信心將承包的面積擴大到4000畝。

而目前,在烏拉特前旗300多萬畝耕地中,使用植保無人機開展飛防作業的面積已經達到70%左右。

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現代科技的支撐,烏拉特前旗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健全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積極引導企業在科技創新上做文章。從種植過程中使用北斗導航技術,管理過程中使用無人機施肥、打藥,精准測土配肥,水肥一體化運用,讓農田管理有了更多的“科技范兒”,不僅成本更低,還實現了糧食單產水平的顯著提升 。據烏拉特前旗農業部門測算,使用現代化手段集中連片種植的糧食作物較傳統模式,不僅成本降低,畝均增產至少在百斤左右。

完善政策體系  讓更多人願意種糧

種糧,百姓最擔心的就是沒賬可算。為了引導農民和企業多種糧、種好糧,烏拉特前旗在積極落實國家農機具和糧食補貼同時,將耕地輪作、社會化服務等涉農項目向糧食連片種植傾斜,對於連片種植小麥200畝以上的大戶每畝補貼200元,500畝以上的每畝補貼300元,鼓勵套種和麥后復種提高小麥綜合收益,對於麥后復種的每畝再補貼150元。對於連片種植玉米、大豆、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的也都給予相應的補貼,多種政策的支持,讓種糧群眾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如今,不論是農戶還是企業種糧的積極性高漲,糧食作物呈現穩定、豐產、增收喜人局面。2021年,全旗糧食產量突破26億斤。2022年,全旗糧食面積達到203.67萬畝,超市級下達的任務73萬多畝。

優化布局結構  糧食作物遍地開花

在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馬卜子村雲順風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承包田裡,一排排玉米葉片碧綠、植株健壯,一壟壟大豆苗生機勃勃、郁郁蔥蔥,綠油油的玉米苗和大豆苗和諧共生、長勢喜人。

合作社負責人張慧介紹,合作社今年通過政策引導採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種了八百多畝玉米套大豆。從目前長勢看,不僅可以實現一地雙豐收,而且與傳統種玉米相比還可節水20~40%。

在烏拉特前旗蘇獨侖鎮農民張貴宏的板栗薯地裡,一壟壟的紅薯苗郁郁蔥蔥,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張貴宏告訴筆者,最初村裡僅他一家種植。這幾年,隨著政府的引導以及補貼和各項政策的扶持,村裡種植板栗署的農戶越來越多。在全旗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倡導下,他們種出的板栗薯綿軟甜糯、薯香濃郁,2021年還榮獲了“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

近年來,烏拉特前旗在盡力穩住小麥、玉米種植面積的同時,千方百計增加糧食作物的面積和品種。通過積極引導蘇木鎮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開展多樣化的糧食種植。同時,倡導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向農田能手、現代農業服務公司流轉土地經營權,推動糧食作物走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高質量發展之路,讓種糧更有效益,為穩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打下基礎。

如今,烏拉特前旗除小麥、玉米外,旱水稻、高粱、小雜糧、板栗署等越來越多的糧食品種出現在農民的田地裡,不經實現糧食作物穩產、高產,還向優質高效、綠色生態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章琴)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