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上海廟鎮:“智慧+科技”賦能牧業高質量發展

“配方飼喂,就是公羊、母羊、羔羊採取不同的配方飼料飼喂,確保羊的膘情﹔分群飼喂、管理,就是按照公羊、母羊、大羔羊、小羔羊分群飼養,並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月齡飼喂相應的配方飼料...”陽光燦爛的四月初,在鄂托克前旗上海廟鎮烏提嘎查,養殖致富帶頭人紀旭紅正在向我們傳授她的“養羊經”。
智慧賦能牧業,規模化養殖打破資源限制實現增收致富。
談起養羊,烏提人都知道紀旭紅。“配方飼喂、分群管理、一年兩茬羔、適時出欄”,科學養殖模式使她成為上海廟鎮乃至全旗聞名遐邇的“養羊狀元”。如今的紀旭紅家白絨基礎母山羊有200余隻,出欄羔羊多達400隻,年純收入達到18萬余元。
成功的飼養經驗來之不易。“配方飼養、分群飼養在一開始並不容易,受限於我們所處的環境,開始也損失的比較嚴重......”烏提嘎查地處上海廟鎮北部硬梁地區,干旱少雨、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同時由於草牧場少、地下水資源緊缺,沒法種植飼草料,規模發展養殖業受到限制,農牧民收入難以增加。環境資源稟賦相對匱乏的條件下,紀旭紅仍將“生態保護”與“科學飼養”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倒逼自己轉變養殖方式,科學發展養殖業。紀旭紅著手嘗試“短期育肥”新模式,成功探索出了“配方飼喂、分群管理、一年兩茬羔、適時出欄”的養殖技術,突破了傳統的“靠天吃飯”養殖限制,實現了“自繁自育、短期育肥”科學飼養模式,提高了收入。
烏提嘎查黨支部書記希尼畢力格說:“因為自身的‘先天條件’不足,我們烏提嘎查牧民一直在探索科學的養殖方式,紀旭紅就屬於先行先試成功的一批人。嘎查主動轉變發展方式,一方面壯大集體經濟,另一方面示范引領農牧民主動轉變觀念,發展科學養殖,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化盈利。”
烏提嘎查按照全鎮“三區四帶”產業發展布局,立足“北部硬梁區發展生態畜牧業”定位,依托產業基礎優勢和“鄂托克前旗羊肉”品牌優勢,通過“黨支部+集體經濟”工作模式,推動嘎查產業向綠色高效轉型發展。2021年,烏提嘎查集體經濟收入16萬元。
科技賦能發展,良種繁育打開提質增效發展新路徑。
以小見大,試點推進,全面推廣,上海廟鎮立足實際提出建設“三服”小鎮目標,確定走“減量提質增效”的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各嘎查村錨定目標,按照發展路徑,主動嘗試,積極探索,全力引導農牧民轉變思想,改變傳統養殖模式,發展現代畜牧業。
上海廟鎮芒哈圖嘎查產業帶頭人斯琴布拉格的“良種繁育”體系遠近聞名。“傳統的飼養方式看中的隻有數量,各種品種肉羊五花八門,羊羔缺少科學喂養成活率低等等問題頻繁出現。后來,我嘗試從問題出發尋求解決辦法,過程中發現純玉米喂養無法滿足羊羔生長的營養需要,多種嘗試后我找到了最合適於梁地羊與母畜的飼養方式。”談起發明“良種繁育”飼養模式的經歷,斯琴布拉格繼續說道:“現在我的養殖棚圈大概3500平米,草棚有450平方米,牛棚有1000平方米,創業距今大概兩年多,年出欄量就達到1200多頭(隻)。但是創業初期也經歷了很多困難。因為反復的飼草料喂養試驗,損失了很多羊羔。后來我嘗試換羊品種養殖,發現沙福克羊市場價格高,就想到培育良種,反復試驗后,我們實現了人工配種的最優方式。”2021年,斯琴布拉格與旗職中合作,對自家的400隻小尾寒羊進行了人工配種,預計今年6月份該批試驗羊種將順利出欄,每隻羊市場價約2000元。
良種繁育是北部區基於現實條件所限探索出的“減量提質增效”的有效舉措。位於上海廟鎮拜圖嘎查的內蒙古億維白絨山羊有限責任公司鄂托克前旗分公司就是以內蒙古絨山羊阿爾巴斯型超細絨山羊育種、科研、示范、推廣為主的科技型創新型企業,主要開展白絨山羊傳統育種、草牧場可持續利用、營養平衡、疫病防控、草畜平衡、增絨技術等研究。公司目前養殖絨山羊3000隻,在傳統飼養管理技術的基礎上,人工授精技術又有新突破,目前經過人工授精后的白絨山羊提高了良種公畜利用率,並高於此前羊種改良速度。
上海廟鎮牧民以“新牧人智慧”打破原先相對落后的飼養格局,通過飼草料培養研發、“良種繁育”等科學化養殖方式實現了牧業養殖現代化,讓不少牧民不僅富了口袋,也富了腦袋。
一直以來,上海廟鎮積極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認清“三個實際”,盤活“三個資源”,推進“三個轉變”,全力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農牧業轉型發展,以特布德嘎查肉牛養殖聯盟,拜圖嘎查大廟梁地羊肉等牧業品牌為打造重點,助力傳統牧業向現代牧業、高效牧業轉變。
草原廣袤,牛羊壯美,牧民富足…...現代畜牧業的蓬勃發展破解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難題,鄂托克前旗上海廟鎮牧民用草原人民的智慧守護著天藍、水清、草綠的美麗上海廟。(薛英、高宇)
來源:鄂前旗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