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准格爾旗社會經濟工作亮點推介

准格爾旗:讓綠色發展促進產業發展 把生態優勢轉化經濟優勢

2022年04月20日10:03 |
小字號

初春時節,綠意盡染山岡,鄉間杏花飄香。准格爾大地,天藍、地綠、水清,處處生機勃發,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生態畫卷。從城市到鄉村,寫在人們臉上的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所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來,准格爾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積極寫好生態大文章。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把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產業作為轉型主抓手,將良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構建綠色轉型發展進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夯實生態農業

杏花是准格爾旗的報春花。如今,准格爾旗沙圪堵鎮的福路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杏花村”。有炫麗的花兒看,自然就會有香甜的果子吃。當地企業依靠收購村民的山杏進行深加工,推出了一系列主打“山杏”的特色產品,自2007年起,內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針對生產原料不足的實際困難,在准格爾旗建起了“211”工程原料基地,即2000畝育苗基地、1萬畝杏林博覽園、100萬畝杏林原料基地。

如今,“高原杏仁露”已成准格爾旗一張亮麗名片。位於福路村的萬畝杏仁原料基地僅僅是公司發展林果產業的一個縮影,十余年來,公司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經紀人”的模式,大力發展杏樹種植,現在原料基地遍布全旗10個蘇木鄉鎮,已建成80萬畝杏樹基地,帶動農戶17000多戶,戶均增收1000多元。

產業調優,改革是關鍵。 2021年,准格爾旗大路鎮創新開展稻、蟹、魚、鴨立體種養模式,在確保耕地保護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前提下,建設魚池、高標准稻田、環溝等新型農業設施,發展“循環水養魚+稻漁共作”模式,實現了水產模塊、農作物模塊、畜禽的生態綜合利用。

通過稻漁立體種養,當地重塑了農田生態系統,優化了水稻種植、養殖產業布局。去年,稻魚綜合種植區內種、養的有機水稻、蟹、鴨畝均淨收益達到3000元,收入是種植普通農作物的1倍多。

摒棄傳統的農耕習慣,大批農民站立產業革命的潮頭。稻蟹種養殖戶孟憲寶就是受益者,2019年他承包經營了村子近300畝撂荒鹽鹼地,在其中的100畝稻田裡進行了套養螃蟹試驗,並成立了准格爾旗蟹稻香米種養殖合作社。2021年底,他將稻蟹種養殖規模擴大到近300畝,光螃蟹產量就達到了15000多斤,稻米產量3000斤。“螃蟹的體重在1.8至2.5兩之間,今年套養的螃蟹肯定比去年還要肥美,預估能產10000多斤,按照市場價格每斤60元計算,光螃蟹一項就能收入60多萬元。”孟憲寶說。

農業產業的創新與革命,孕育了集天地靈氣的農特產品。准格爾旗成功培育了准格爾羯羊和准格爾糜米兩個地理標志著名商標﹔“暖水山地”蘋果入選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十二連城草莓榮獲中國草莓品牌大會“2022年度受市場歡迎草莓區域公用品牌”榮譽稱號。准格爾旗依靠暖水有機蘋果種植基地、沙圪堵布爾洞溝萬畝小雜糧基地等生態農業,輻射帶動近萬人就業。生態農業已成為准格爾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創新生態工業

隨著節能減排的層層推進,“工業廢料”如何實現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成了許多企業的難題。對於准格爾經濟開發區而言,生態環保早已從負擔和成本轉化成紅利、新增長點。

在准格爾旗國資燃氣熱電廠內,將廢料“吃干榨淨”成了沙圪堵鎮工業園區廢物高效利用的一個縮影:電廠需要的脫硫濕粉的原材料是來自園區內東屹化工有限公司在生產電石的過程中產生的廢料。電廠發電過程中產生的蒸汽和電能源源不斷地為園區內各個企業提供能源保障,而電廠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固廢棄物粉煤灰則被旁邊的伊東鑄成水泥廠再加工成水泥銷往各地。

“除了粉煤灰,公司正在探索高鹽水循實踐。”准格爾旗國資燃氣熱力有限責任公司污水處理項目辦主任盧玉麟介紹,高鹽水處理零排放項目,是對高鹽水進行回收濃縮,提取出高品質氯化鈉、硫酸鈉,實現高鹽水零排放和資源循環再利用,該項目採用國內煤化工廢水處理零排放先進工藝,高鹽水廢水均來自准格爾經濟開發區各大企業。目前,一期工程順利投產,可實現年處理濃高鹽水50萬立方米。

當前,准格爾經濟開發區已形成陶瓷和高嶺土加工,低階煤分級綜合利用產業板塊、新興產業和現代物流產業也在快速壯大、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能源有機融合發展正在推動、國內領先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集中區正在建設,風光組件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重卡制造產業已入駐園區……准格爾經濟開發區正在快馬加鞭,全面發力,讓多元產業集群集聚、齊頭並進,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春日的准格爾大地,塔吊林立、機械轟鳴、車輛穿梭、工人來往,到處都是如火如荼建設景象......

今年1月17日,准格爾旗舉行2022年新能源產業重點項目簽約儀式,准格爾旗政府與36家企業集中簽約30個項目,累計協議金額1025.5億元。簽約項目涵蓋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及裝備制造等多個領域,既有國內領軍企業合作項目,又有極具成長性的“專精特新”項目,目前,天合光能、遠景能源、上海重塑、氫晨、徐工等一系列頭部企業已經落地。

“強力去污”騰空間、“循環利用”降能耗。准格爾旗通過優化工業發展布局、規劃建設新能源產業基地、打造“風光氫儲車”產業集群,在構建綠色礦山、智慧礦山,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等方面力促節能減碳、清潔高效,准格爾旗生態工業從概念階段進入創新實戰階段已成定勢。

育強生態旅游業

濁浪滔天,泥沙滾滾的黃河為什麼在准格爾旗卻是碧波蕩漾?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作為黃河流經地的准格爾旗始終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集中連片治理水土流失,培育森林植被從源頭涵養水土,上下游興建的庫壩工程也起到了調節平衡的作用,眼前的黃河鬼斧神工般的成了人們手中的“調色盤”。

向大地俯瞰,准格爾黃河大峽谷宛如玉帶飄落,河岸上長城聳立,村落中古跡遍布,神秘靜遠。

河山嵯峨藏古塞,不知身在此畫中。作為“全景准格爾、全域旅游”的引爆點,准格爾黃河大峽谷旅游區這個國家級4A級景區已然成為准格爾旗山水地標。依山傍水的准格爾黃河大峽谷成為人們攝影、徒步、美食品鑒、民宿休閑等旅游活動於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

“2021全年共接待游客10.1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72萬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54%、195%,游客接待量和經營收入實現雙增長,今年我們與220余家旅行社建立友好合作關系,與攜程、同程、美團等OTA旅游達成線上銷售平台合作,客流量和收入預期會更好。”黃河大峽谷景區負責人介紹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准格爾旗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發動群眾參與產業建設,依托鄉鎮景區、蔬果觀光採摘園,帶領群眾吃上了“生態飯”,踏上了“致富路”。

登上大路鎮小灘子村稻魚空間景觀塔,沐浴著夕陽的黃河朴實而安靜,默默的守護著准格爾這片土地。抬頭眺望,一條銀龍跨河而立,那是連接呼包鄂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紐帶,呼嘯的動車穿行而過,俯看景觀塔腳下鹽鹼地改造的立體景觀田圖案惟妙惟肖......

隨著一大波游客“打卡”而來,稻魚空間觀光一時間成為人們口中的“網紅地”。為此,大路鎮搶抓機遇拓展“三產”,以稻漁共養區為基礎,重點開發富有生態田園特色的生態旅游產品,建成稻田畫觀賞區、生態漁蟹養殖區、大米加工展示區、綠色果蔬採摘區、戶外燒烤休閑區等主題功能區,配套完善景觀塔、玻璃棧道等設施﹔同時開展“跨業融合”,將區域內的大米、螃蟹、蔬果等農產品打造成旅游產品進行銷售,輻射帶動帶火了小灘子村及周邊幾十家農家樂,極大的增加了本土農產品的附加值,打造出了集休閑、科普、體驗、創意為一體的“生態文旅”聚集區。農牧民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參與旅游飯店和家庭旅館運營、旅游項目建設、旅游農特產品生產等方式實現轉移就業,生態旅游業已成為農牧民群眾實現增收致富最直接有效的渠道。

小灘子村發展“生態+”旅游,是准格爾旗旅游產業提檔升級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准格爾旗積極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在加強挖掘准格爾旗積澱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黃河文化、漫瀚文化和紅色文化以及傳統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上鉚足了力氣,形成禮俗祈福游、黃河覽勝游、沙漠探險游、工業觀光游、漫瀚風情游等一大批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產品。打響了“漫瀚調藝術節”“沙圪堵鎮杏花節”“十二連城鄉甜瓜節”等一系列旅游品牌。

准格爾召鎮、薛家灣鎮長灘村列入第三批自治區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名錄﹔黃河大峽谷成功創建4A級旅游景區﹔黃河大峽谷“峽谷雅宿”入圍全國甲級旅游民宿﹔漫瀚調音樂劇《牽魂線》榮獲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准格爾旗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藍天白雲游,綠野無盡頭”,礦產資源富集的准格爾讓生態綠色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得益於善用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巧思,如今的准格爾推窗可見綠、出門有公園、抬頭是藍天,城鄉產業旺、准格爾大地到處歡聲笑語。

處於提速換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的准格爾旗,將以生態固本、用綠色破題,答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邁向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方向、新坐標。(劉浩)

來源:准格爾旗委宣傳部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