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記已久的小汽車買回了家,張國利非常愛惜。他說:“這日子真是太美了!”
正月初十,走進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村,隻見田舍儼然,一派自然和諧。
村民張國利家的大門上,紅彤彤的燈籠和鮮亮的春聯傳遞著新春的喜慶,門旁飄揚的五星紅旗和院牆上張貼的“最美家庭”“民族團結之家”“光榮之家”“美麗家園示范戶”等標識,彰顯著這戶人家的不尋常。庭院裡干淨整潔,有序停放的摩托車、三輪車、電動汽車,仿佛也在訴說著這戶農家小日子的蒸蒸日上。
剛從山葡萄地裡剪枝回來的張國利鞋底沾滿了泥,他邊跺腳邊喊道:“老伴兒,家裡缺啥不?咱倆開車去街裡買點兒?”
“啥也不缺,等咱孫子孫女兒來的時候再去給她們買好吃的!”
“日子越過越好了,你還是這麼節省!”
老伴兒趙國霞露出溫和的笑容,她輕輕擦拭著家裡牆上挂著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她家時的照片。
2019年7月15日是張國利一家最開心、最感動、最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們家迎來一位重要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個四世同堂的普通農戶家裡,習總書記進廚房、看廁所、拉家常、問收入,坐在院子裡的板凳上,和張國利一家以及當地干部群眾代表親切交流。總書記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厚望如巍峨連綿的馬鞍山,給人力量、催人奮進。
一年多來,張國利家喜事連連。“我們迎來了小孫女,買了輛節能環保的電動汽車,除了4畝山葡萄、3畝雜糧的收入外,秋天賣點山貨,農閑時再打打工,一年下來有七八萬的收入。”
馬鞍山村也發生了不少可喜變化。村書記劉葉陽介紹,總書記考察后,馬鞍山村的旅游熱度直線上升,吸引了許多市民和游客前來游覽。一年來,村兩委班子認真謀劃項目,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文化旅游公司,建設了紅色教育基地,發展農家院和民宿,又聘請了專業運營團隊發展旅游產業,村裡農家樂、紅酒產業等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又流轉了410畝土地發展林果產業,爭取了水利項目保障山葡萄灌溉﹔垃圾分類、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也在繼續實施……
總書記的到來,讓馬鞍山村遠近聞名。現在,張國利除了每天和妻子一起上山打理自家的7畝多地外,還被旗裡聘為紅色講解員,給游客們講解成為他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馬鞍山村發展得非常快,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請總書記放心!盼望總書記有空再來看看我們馬鞍山村,看看我們的幸福生活。”張國利夫婦和記者分享著他們的喜悅,他們也想把這發自肺腑的話捎給總書記。(記者 胡芳 鄧玉霞王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