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灼灼 不負人民期待

——內蒙古自治區近年來舞台藝術高質量發展綜述 

2021年01月06日09:35  來源:內蒙古日報
 

2021年新年第一天,夜晚的北京,華燈初上。國家大劇院裡,燈光璀璨,掌聲雷動。內蒙古藝術劇院出品的原創舞劇《騎兵》以恢宏的氣勢、激蕩人心的藝術表現力在這裡震撼亮相。

舞台上,剛勁優美的舞姿,酣暢淋漓地展現著草原人民激揚深厚的家國情懷,跌宕起伏的音樂旋律,深情傾訴著騎兵戰士對黨、對祖國的無限摯愛……

“這是一部充滿英雄主義,充滿革命激情,充滿人類情感的舞劇。”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贊嘆地說。

“能把內蒙古騎兵這樣優秀的歷史題材成功搬上舞台,體現了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文化投資人仇曄敬佩地說。

“這個劇太棒了!我已經看了兩遍了!我哥哥就是這個騎兵部隊的,他23歲在四平戰役時犧牲了……”滿含熱淚的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哽咽地說。

“《騎兵》讓我了解了內蒙古騎兵的光輝歷程,感受到內蒙古騎兵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建立新中國而做出的英勇無畏犧牲,那種蕩氣回腸的英雄氣概讓人震撼!”觀眾們動情地說。

為迎慶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實施的《內蒙古自治區重大主題文藝精品創作工程》“紅色百年內蒙古”項目重點扶持劇目的《騎兵》,攜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2020年度全國舞台藝術重點創作劇目等一系列殊榮,亮相國家級舞台,讓首都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了內蒙古舞台藝術的無限魅力。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著力提升文藝創作組織化能力和水平,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把創作視角集中到對壯闊時代的記錄之中,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用舞台藝術精品為內蒙古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鼓勁加油。

堅持與時代同步伐,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

為提升內蒙古自治區文藝作品質量,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文化使命,內蒙古自治區近年來集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指導文藝創作方向、提升文藝作品質量的重大方針政策。出台《內蒙古自治區重大主題文藝精品創作指導意見》,明確了要緊緊圍繞重大時間節點、烏蘭牧騎、弘揚蒙古馬精神、守望相助理念、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化轉化等5大選題方向進行創作﹔印發《內蒙古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規劃(2018-2022年)》,促進文藝創作推出更多反映時代主題,具有內蒙古風格、特色、氣派的優秀文藝作品﹔推動出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條例》,為傳承和弘揚烏蘭牧騎精神,促進烏蘭牧騎事業全面持續健康發展打造政策高地……

面對時代機遇,面對擔當和使命,廣大文藝工作者煥發出火熱的創作激情,一批批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作品噴涌而出。民族歌劇《愛在胡楊》填補了內蒙古民族歌劇的空白,使“時代楷模”蘇和沙漠植樹十余載的感人故事廣為傳唱﹔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扶持目錄,生動詮釋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扎根生活沃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烏蘭牧騎精神﹔話劇《紅手印》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用充滿煙火氣的舞台表演和最接地氣的百姓故事展現了扶貧干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道路上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伴隨一部部滿含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的舞台精品的問世,舞台藝術作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獨特作用得到充分彰顯。話劇《國家的孩子》取材於草原母親撫養三千南方孤兒的壯舉,描繪了各民族兒女守望相助的動人畫卷﹔話劇《熱土》以冀察熱遼“魯藝”在赤峰辦學的史實為創作背景,揭示了文藝必須根植熱土、情系人民的時代主題﹔話劇《草原豐碑》、評劇《烽火寧城》、二人台《青山兒女》……一系列紅色經典劇目的創排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增強了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

“舞台藝術創作要向生活學習,向人民學習。作為‘紅色文藝輕騎兵’,必須將烏蘭牧騎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用源於生活的藝術感動人,我們的舞台不僅在劇場,更在天然的林間草地,在基層的鄉村嘎查。”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烏蘭牧騎副隊長李洪杰說。舞蹈《阿罕拜》的創作就源於烏蘭牧騎隊員們一次次林間與鄂溫克族獵民的互動,舞蹈中獵歸豐收的喜悅、圍坐篝火歡歌的豪邁被表現得活靈活現。這部作品去年11月亮相首屆內蒙古民間舞蹈大賽,一舉拿下表演獎金獎和創作獎金獎。

談及舞劇《騎兵》的創作,總導演、編劇何燕敏坦言,這是心底長久以來積蓄的情感的一次爆發。“我的父親就是騎兵,我是聽著騎兵故事長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騎兵戰士無私奉獻的精神,也不斷地激勵著我。”《騎兵》中,戰馬尕臘將身受重傷的騎兵戰士朝魯背回軍營后犧牲等感人情節,都來自於何燕敏父親講述的真實故事,何燕敏說:“文藝工作是培根鑄魂的工作,身為文藝工作者理應用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以經典力作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

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大力組織策劃下,在內蒙古文聯團結引領號召下,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扎根生活沃土,緊扣時代脈搏,傾心打造舞台藝術精品,他們從人民中汲取營養,在生活中發掘靈感,成為推動內蒙古舞台藝術繁榮發展的主力軍,續寫了內蒙古舞台藝術一個又一個輝煌。

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斬獲文華大獎,填補了內蒙古在文華獎領域的空白﹔舞蹈作品《爺爺們》《黑緞子坎肩》先后摘得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獎﹔舞劇《騎兵》獲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由內蒙古藝術劇院創作的話劇《國家的孩子》,入選第十三屆國家“五個一工程”作品獎﹔文旅深度融合的大型馬舞劇《千古馬頌》成為內蒙古的文化旅游大IP﹔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新創京劇《大盛魁》展現出傳統戲曲的勃勃生機……一部部形態豐富、題材多樣、廣接地氣,凸顯時代性的舞台藝術精品,讓內蒙古舞台藝術在祖國的藝術百花園中灼灼爭艷。

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人民在哪裡,舞台藝術就在哪裡。

2020年,在內蒙古藝術劇院雜技團建團60周年來臨之際,大型舞台雜技劇《鴻雁》開啟全國巡演。沈陽、常熟、廈門、海口……16場充滿驚險與奇幻的演出讓觀眾沉浸於別具地域特色的內蒙古雜技藝術之中。 2020年內蒙古藝術劇院完成各類演出活動共計422場,累計觀眾達16萬人次。為助力復工復產,內蒙古藝術劇院通過組織全區文旅系統2020年節假日精品演藝、文創和非遺進景區活動,先后在呼和浩特市大召廣場、如意廣場、惱包村以及昭君博物院舉辦了222場豐富多元的精品文藝演出,用舞台精品為景區引流。

“十三五”期間,全區國有文藝院團通過舉辦“人民劇場”“草原文藝天天演”“百團千場下基層”“草原音樂周末”“戲劇展演月”等活動,讓舞台藝術不再局限於有限場域,累計開展演出6萬余場次,觀眾達4000余萬人。全區烏蘭牧騎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扎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每年深入基層演出7000多場次,通過“網上烏蘭牧騎”開展文藝直播7000余場次,贏得了群眾的歡迎和贊譽。

經典的舞台藝術作品總是滿含對時代精神的傳揚和贊頌。“十四五”開局起步,內蒙古自治區廣大藝術工作者必將永葆初心,砥礪前行,以舞劇《騎兵》為示范引領,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為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扎實推動內蒙古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偉大時代,芳華灼灼,不負人民期待!(記者 柴思源)

(責編:張雪冬、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