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華:讓婦女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2020年09月03日09:30  來源:內蒙古日報
 

“請把腿蜷起來,這兒還疼不疼?你現在恢復得很好,做完B超沒什麼事的話就可以出院了……”這是幾天前夜裡,北京市通州區援蒙醫生賈麗華在科右中旗人民醫院接診一位急診患者的情景。

“當時患者的衣褲被血浸染,經過檢查確定是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並發大出血,重度貧血導致失血性休克,賈主任立即帶領我們進行手術,讓患者脫離了生命危險。”賈麗華的同事說,自援蒙醫療工作開展以來,科右中旗人民醫院婦科每有急重症患者,賈麗華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搶救現場。

2019年9月,北京市通州區委組織部、衛健委組織新一輪醫療骨干參加京蒙幫扶工作,在接到援蒙號召時,通州區婦幼保健院婦二科主任賈麗華第一時間報了名。肩負著醫療幫扶的崇高使命,2019年10月,賈麗華來到科右中旗人民醫院開始了她的援蒙醫療工作。

為當地醫院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這是援蒙醫療隊的使命,也是賈麗華最大的願望。懷揣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初到科右中旗的賈麗華第一時間深入婦科門診和病房,走訪、調研、座談,了解科室醫療建設情況。

針對醫院現有醫療條件有限,婦產科醫生專業人手不足的現狀,賈麗華將自己的醫學知識及經驗傾囊相授,扶植醫院開設陰道鏡門診、盆底修復治療門診,與醫生進行“師傅帶徒弟”式的幫扶,廣泛開展婦科醫學知識專題講座,進行腹腔鏡和宮腔鏡手術實戰演練,手把手傳授最新醫學知識和手術技能。目前,已累計開展培訓16次,一對一技術指導及帶教百余次。

在她的帶領下,科室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對此,科右中旗人民醫院婦科主治醫師敖斯琴深有感觸:“以前婦科一年僅做十幾台微創手術,有了賈老師手把手帶教,很多大夫都學會了進行宮腔鏡、腹腔鏡操作,現在一個月就能做30多台微創手術。”敖斯琴說,她從賈麗華身上還學到了醫患關系溝通、病歷書寫、遠程系統操作等多方面技能。

“隻有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才能讓微創醫學服務於更多有需要的患者。”為進一步提升整體醫療水平,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微創手術帶來的益處,賈麗華傾注所有努力,帶教完成了腹腔鏡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宮腔鏡電切術、陰道前后壁修補術,填補了科右中旗腹腔鏡微創全子宮切除術、宮腔鏡電切術等多項技術空白,使科右中旗人民醫院的婦科微創手術率得到明顯提高。同時協助醫院新進多種性激素類藥物,多次開展異常子宮出血診療規范和生殖激素解讀應用的培訓,顯著提高了異常子宮出血的治愈率,並規范了當地婦科宮頸癌三階梯篩查的流程。

“我家條件不好,去北京看病不容易,等來等去終於等到了賈大夫,手術特別成功,我恢復的也好,真是太感謝了!”說此番話的患者叫孫玉華,是高力板鎮蒙興嘎查村民,子宮肌瘤造成的長期大量出血讓她險些喪命,經過賈麗華和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身體日漸康復。每次賈麗華過來查房時,孫玉華都難掩感激之情。

幫扶期間,賈麗華處處為患者著想,既為患者制定周全的治療方案,又考慮患者的經濟能力,盡量讓患者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好的醫治,決不能讓當地百姓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8個多月,200多個日日夜夜,接診1000余名患者,完成400余台手術……這些數字的背后都是賈麗華的真情付出。付出終有回報。如今,來找賈麗華看病的患者日漸增多,科內住院患者人數增加了,醫務人員業務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當地婦女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一片好評。

從廊坊市到翁牛特旗,再到科右中旗,賈麗華的千裡援醫路為貧困地區帶去了先進的醫療技術,也結下了濃濃的幫扶情。

“我的援蒙期限快滿了,如果有需要,我會毫不猶豫地服從組織安排,繼續留在這裡。”在這場健康扶貧戰役中,即便條件艱苦,即使語言不通,草原人民的認可和肯定都化作賈麗華前進的動力,讓她繼續堅守在基層醫療戰線,用心用情做好醫療幫扶對口支援工作,圓滿完成醫療隊“傳幫帶”的神聖使命,為京蒙幫扶工作獻著自己的力量。(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實習生 塔娜)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