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時節,生機勃勃。科右前旗大石寨鎮白音礎魯村,64歲的蒙古族阿媽康明堂看著自家院子裡播種整齊的土地,內心滿是喜悅,這院子孕育著老人對新一年豐收的期待。科右前旗婦聯以脫貧攻堅為契機,採取政策扶持、技術培訓、農業合作社參與、扶持創業帶頭人等綜合性措施,為廣大農牧民婦女發展庭院經濟撐起“保護傘”,逐步形成小庭院、大市場、新產業的農村經濟發展新模式。截至目前,發放畜禽9.1萬頭(隻)、種植黏玉米和中草藥等農副產品2760余畝、發展林果6.5萬余株,組織手工刺繡培訓班120期、培訓婦女4900人(次)﹔累計帶動農牧民613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120戶,實現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合作社+農戶”戶戶藏著庭院小賬本
“不能打農藥,不能上化肥,要人工除草……”5月29日,科右前旗蒙懿電子商務服務站負責人郭麗麗與德伯斯鎮代欽嘎查的7戶貧困戶簽訂了20畝地的庭院訂單黏玉米,並免費送來了種子。庭院一畝地可以種植黏玉米大約3600株,以每穗0.6元的價格進行回收,這就意味著一畝庭院可以有2000多元錢的收入。代欽嘎查47歲的滿倉打算今年把自家的6畝院都種上黏玉米。
貧困戶康明堂老人2019年就是在自家庭院種植了郭麗麗免費送來的黏玉米和土豆種子,一畝半地的庭院收入了4000多塊錢,老人今年打算把能利用的十畝閑散院子全部種植黏玉米,“咋也能收入兩萬塊錢吧。”老人盤算著。
康明堂老人和滿倉等貧困戶敢於大膽在庭院種植黏玉米的原因就是有個依靠,那就是郭麗麗,不光種子免費,還提供技術指導和回收。2018年,郭麗麗被確定為科右前旗“100名婦女帶頭人”之一。2020年,郭麗麗與德伯斯鎮、大石寨鎮的5個村200多戶農戶簽訂了300畝的庭院黏玉米訂單。
在巴日嘎斯台鄉三合村,越來越多的婦女選擇庭院養殖家禽,同樣,她們也有個“托底”的人,也是科右前旗“100名婦女帶頭人”之一——三合村源本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郭洪平。合作社提供種雛、技術指導,后期輔助銷售,讓養殖戶在低風險高保障下進行庭院經濟的穩定發展。“雞雛免費孵的,雞、鴨產的蛋,我自己賣不了太多,全是郭洪平幫著賣。”今年60歲的李萬榮,老伴患病沒有勞動能力,庭院收入是家裡的主要收入。
兩年來,郭洪平的合作社培育的蛋鵝、蛋雞等,帶動了340余戶養殖家禽。2020年,預計可帶動500余戶農民庭院養殖家禽。
郭麗麗、郭洪平只是前旗婦聯培養的婦女帶頭人發揮庭院經濟帶動作用的縮影。目前,通過兩年的評選和扶持,前旗婦聯已經培養出66名婦女帶頭人,她們的主要“戰場”就是庭院,也正是在她們的帶動下,昔日不起眼的農家小院,為群眾致富開辟了新路子,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的方寸地變成增收致富的小“聚寶盆”,一派繁榮的農村庭院景象。
“傳統+現代”牧區“阿媽”居家創業
在科右前旗烏蘭毛都蘇木薩日郎巾幗民族手工藝專業合作社,每天都會有20多名“繡娘”匯聚在這裡,飛針走線,一件件精美的刺繡作品在她們的手裡誕生。“繡娘”年齡最大的已經70多歲,坐在家裡就能實現增收,2019年,“繡娘”收入最多的17000多元,最少的4000多元。
薩日郎巾幗民族手工藝專業合作社通過“黨員+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深入全旗貧困嘎查村舉辦培訓班,手把手傳授貧困戶刺繡服飾、手工藝品制作技術、與貧困戶簽訂產品訂單等。目前,合作社匯集了6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農牧民2200多人次,直接或間接帶動1000多人制作蒙古民族傳統刺繡服裝、手工藝品。
同樣在烏蘭毛都草原,52歲的蒙古族阿媽金榮選擇制作奶食品帶動牧民增收。
在金榮家住宅旁邊,300平方米的制作車間干淨整潔,她一直堅持傳統的奶食品制作方法,“自家養的牛,牛奶奶質好,加上是牛糞火制作出來的,奶豆腐和奶皮子口感就是好!”
金榮成立蘇金寶力高奶制品專業合作社,吸納5戶帶動60多戶制作奶食品,她們制作的奶食品已經銷售到北京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等地。
自己富不算富,淳朴的金榮每年都要辦培訓班,免費向周圍的農牧民傳授奶食品制作技術,現在,已經有6名學生成立了奶制品合作社。
不管是薩日郎巾幗民族手工藝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還是蘇金寶力高奶制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她們不光是婦女帶頭人,還有一個共同身份,都是所在蘇木、嘎查的婦聯干部,在她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牧區“阿媽”們改變傳統生活方式,拿起了繡花針、學起了傳統手藝。現代“阿媽”不用走出家門,也能有一份收入。
“扶上馬+送一程”美麗庭院有了“升級版”
從年銷售額幾十萬元到100多萬元再到300多萬元,薩日郎巾幗民族手工藝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秀雲說,這巨大的變化得益於“娘家”婦聯搭建的平台。2018年,合作社與自治區婦聯“布絲瑰”行動計劃合作企業蒙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牽手成為“布絲瑰”工坊,截至目前,共簽訂500多萬元的合作訂單。
科右前旗蒙懿電子商務服務站負責人郭麗麗每年收購黏玉米需要大量的資金,她說,這兩年,都是在前旗婦聯的協調下,貸款解決了難題。
科右前旗婦聯圍繞全旗“五大功能區”定位,本著推進“一村一品”的目標,當好“參謀員”“服務員”和“守護者”,大力引導婦女姐妹發展庭院經濟,帶動更多農牧民婦女脫貧增收。
搭平台,共暢想。科右前旗婦聯通過召開鄉鎮干部、女能人座談會、走出去學習等方式,為各蘇木鄉鎮搭建溝通交流的平台,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抱團取暖”﹔同時舉辦技能培訓班,讓農牧民姐妹有一技之長。僅2019年就深入鄉鎮召開座談會9次,舉辦技能幫扶培訓班7期。
送秧苗,激動力。為全旗43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發放蔬菜秧苗。水庫村53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丁紅去年靠小菜園賣了一千多元錢﹔滿族屯滿族鄉特門嘎查39戶婦女領到的則是韭菜種子,大家今年嘗試種植韭菜,制作韭菜花與當地羊肉一起捆綁銷售。
扶上馬,送一程。一頭抓建檔立卡貧困戶,一頭抓婦女帶頭人,前旗婦聯針對發展特色種養殖的農戶,出台了翔實的資金補助辦法及實施方案,並通過為婦女創業帶頭人協調農業銀行貸款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牧民婦女增收致富。2020年,共為11名婦女帶頭人協調惠農貼息貸款440萬元。
目前,婦女帶頭人正活躍在前旗各鄉鎮蘇木,並且不斷創新帶動庭院經濟發展模式。雲下生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夏盼盼為前旗雜糧雜豆、沙果干、粉條等農副產品統一設計品牌包裝,通過網店和網絡直播銷售﹔展翼種植專業合作社齊曉景採取“借雞還雞”“庭院訂單模式”帶動農戶種植大棚蔬菜、水果、養雞等﹔俄體鎮沈盟養殖專業合作社劉麗娟採取“雞蛋+草編”的增收模式,將婦女姐妹編織的草編與本地雞和雞蛋一同捆綁銷售……
同時,前旗婦聯積極引導,創新工作方法,以農戶為基礎、貧困戶為主體總結推廣了“私人訂餐”、早晚作物輪植、借鵝(雞)還鵝(雞)滾動增收、以種代獎和延長產業鏈條模式等系列特色庭院經濟整村推進工作“五步法”。圍繞庭院經濟,培植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源本天地”“紅巴鄉”等“土”字號特色產品,形成了家庭經濟多樣化、特色化的發展之路,打造美麗庭院“升級版”。
“我希望婦女姐妹們無論是在農區、牧區,都能在庭院有事干,實現居家創業,這樣,家庭和諧了,社會也就和諧了,通過庭院經濟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前旗婦聯主席徐東華一席話道出了初衷。
相信2020年的秋天,又是一個豐收季!(鐘智杰 韓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