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區:產業扶貧組合拳激活貧困戶“造血細胞”

2020年06月08日08:15  來源:內蒙古日報
 

夏日裡,烏海市海南區賽汗烏素村沿路兩側的田地裡綠浪涌動,一派生機。在村企陽光田宇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葡萄地裡,工人們正忙著為葡萄樹澆水,侍弄新長出的葡萄枝蔓,眼前的萬畝葡萄已進入快速生長期。

每天一早,賽汗烏素村的貧困戶白玉娃就早早來到葡萄地裡干活兒。她本是陽光田宇公司聘請的長期保潔工,農閑時節,隻要她願意來地裡打工干活兒,同樣可以得到一份收入。

“工作地點就在家門口,每天忙完公司的活兒后,還不誤自己家裡的事兒,一個月近3000元的工資,足夠一家人過上好生活。”白玉娃告訴記者,她已在陽光田宇公司干了4年,如今她家現已實現了脫貧。

毗鄰賽汗烏素村的陽光田宇公司主要從事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是烏海市的農牧業龍頭企業。過去,該村的1萬多畝耕地一直是村民各自經營管理,比較分散,村民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一年下來收入微薄。

近年來,賽汗烏素村積極與陽光田宇公司開展村企合作共建,陽光田宇公司與賽汗烏素村的300余戶居民簽訂合同,帶動農區居民種植葡萄1萬畝,採取土地流轉的方式為農戶增收提供保障。企業根據每個扶貧對象的實際情況給他們安排強度合適、時間合理的工作,讓他們參與到公司種植、養殖、加工、餐飲等各個崗位中來,很多貧困戶由過去單純的“靠天吃飯”轉變為有了穩定收入的上班一族。

據陽光田宇公司工作人員李明雪介紹,自2014年與村庄搞村企合作以來,已累計幫助238戶、57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實現脫貧。

如今在海南區,通過村企結對幫扶、互助合作等方式,很多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增收,其中僅龍頭企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年均增收5700多元。

烏海市74%的享受政策的建檔立卡戶分布在海南區,這裡是烏海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多年來,海南區將發展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打出一套產業幫扶組合拳, 幫貧困戶徹底拔掉窮根。

海南區通過出台《海南區村企結對幫扶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方案》,爭取到6家工業企業幫扶資金500萬元用於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產業帶動,並優選發展前期較好的農業企業採取投資合作等方式,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對建檔立卡戶發展種、養殖產業和發展高收益的經濟林、葡萄種植、溫室種植,小規模養殖,經營農家樂、超市、小型加工廠等產業,分別給予農資購入、農產品銷售補貼和產業發展菜單式扶持政策。該區採取企業投資、政府補貼、農戶自籌的模式,支持發展鄉村特色旅游業,並通過組建由三級農技人員和致富帶頭人構成的技術指導服務隊伍,加強對建檔立卡戶產業發展指導。

“2019年,海南區正常脫貧貧困戶人均生產經營性年收入達6663.2元,佔總收入的25.65%,比2018年增加9.76%,這說明通過產業扶持,貧困戶正逐漸有了自主‘造血’的能力。”海南區扶貧辦主任劉國芝說。

截至2019年底,海南區建檔立卡貧困戶554戶1341人已全部脫貧,對於現有享受扶貧政策的148戶353人,海南區還將“扶上馬,送一程”,確保他們穩定脫貧。(記者 於海東 郝飚 實習生 馬麗輝)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