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故事

王召明委員:為生態脆弱地區“體檢開方”

記者 丁志軍

2020年05月23日16:53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近些天,盡管狂風肆虐,大青山下已是滿眼翠綠。在草叢中,記者找到了全國政協委員王召明。

“走看看我們的大數據去。”拍拍手上的泥土,王召明迎了過來。秦嶺生態大數據平台、甘肅甘南州生態大數據平台、青海三江源大數據平台、西藏高海拔地區大數據研究院……王召明為了生態治理和修復草原,把生態大數據研究的旗幟,插遍了我國生態最脆弱的地區。

“你們看這裡,內蒙古每平方公裡從六十年代到現在的氣候數據、土壤數據等一目了然。生態修復種什麼、怎麼種看完了心中有數。”在蒙草生命共同體大數據平台前,王召明隨意點了下,一串串數據立即跳了出來。“現在內蒙古做到了每平方公裡了如指掌,其他地區我們隻完成了一部分,正在努力向全覆蓋方向發展。”

從內蒙古牧區長大的王召明,身上始終保持著朴素的氣質。從大學二年級蹬三輪賣花創辦花店再到創立企業,成為發掘“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和應用“生態數據”的科技型生態修復民營企業家。從一個“放羊娃”成長為全國政協委員,始終不變的,是他修復草原生態的初心。

2019年全國兩會,王召明向大會提交了三篇提案,圍繞“用科技探索草原生態保護之路”建言獻策。他認為,“生態保護不僅要統一在意識裡,更要落實在科技中”。小時候放羊,草原上是看天吃飯,履職這些年,王召明帶領團隊,持續探索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為生態脆弱地區的農牧民生產改變,生活富裕和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提供科技的指導。

王金強是內蒙古烏拉蓋牧場布林分場的肉牛養殖專業戶,現在一個叫做“農牧寶”的手機app是他的好幫手。“你看對我們牛羊疾病呀,養殖的數量呀,各方面養殖技術,我們直接從它上面學習,或者咨詢啥的都可方便了,還有就是我們這個牛羊銷售,從網上一發布,從網上一登錄都能看見。還有就是飼草料購進這塊,像以前沒有這個軟件的時候,你就得去店裡,或者等別人上門去買賣,現在直接從網上發布信息,這些軟件全能實現。”

烏拉蓋畜牧工作站站長金生雲也迎來了工作方式的改變,以前每年夏季和冬季兩次下牧場普查,費時費力,還容易出錯。現在牧民自己錄入,數據是實時的上傳到大數據平台裡,快捷准確,還能和歷史數據做直接做對比。王金強和金生雲所說的“農牧寶”這個軟件,其實是烏拉蓋智慧農牧業平台。2018年,蒙草生命共同體大數據公司結合烏拉蓋草原牲畜養殖現狀、草原生態保護、牧民增收致富的實際需求,研發出這套系統。智慧農牧業大數據平台,建設過程中收集了幾十年來管理區農牧業生產、草原生態建設、氣候變化等海量數據,將數據進行分類整理,設置了草原生態、肉牛管理、農業生產、林業保護等多個功能板塊,並依托手機終端面向農牧民推廣服務功能。

蒙草“草畜大數據平台”以草定量通過對肉牛生長過程中的各階段數據整合、分析,進度動態草蓄平衡的監測及預判,結合草地營養成分數據,為放牧期和舍飼期提供科學合理的養殖管理建議。現在管理區1000多戶農牧民的詳細信息都已錄入到平台內,農牧民根據實際情況,實時更新牲畜數量、草牧場變化等信息。農牧民利用平台學習養殖知識、掌握市場變化信息﹔政府管理者依據平台科學指導草畜平衡和草原補獎政策落實,實現草原保護和合理利用。讓高科技的“甜頭”惠及更多生態修復的參與者,這正是王召明多年研究實踐“生態大數據”的意義。

生態的保護、開發、修復是一個不斷探索磨合的過程,既需要有人工經驗的傳承,也需要現代科技的融合支持。如今,王召明培養的蒙草大數據團隊在內蒙古、西藏、青海、陝西等地建立了生態大數據平台,用大數據“導航”生態修復,為生態脆弱地區“體檢開方”。

記者手記

小草的力量

每次見到王召明,我都想哼唱歌曲《小草》,“沒有花香、沒有樹高……”小草雖小、理想遠大、意志頑強。王召明的微信名叫小草,他名如其人,鐘愛於草的事業。他創辦了全國第一個以草產業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他組建了全國第一個企業草種質資源庫,如今蒙草平台的創業團隊已將生態大數據做的風生水起。我們相信,小草一定會做出生態大文章,為小草加油!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