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帶笑顏——多倫生態建設二十年

2020年05月18日10:23  
 

從黃沙漫漫到綠意蔥蘢,從“沙進人退”到“綠色經濟”。二十年來,多倫縣舉全縣之力持之以恆搏擊黃沙、荒漠與貧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用最大努力、最高標准保護、建設生態環境,書寫綠色傳奇,勾勒發展藍圖,著力寫好山水文章,打造生態宜居之地。

綠色是多倫最靚的底色,生態是多倫最大的特色。從北京出發沿111國道、239國道直奔多倫,沿途郁郁蔥蔥的樹木和高低起伏的草原讓人流連忘返。如今,多倫已是京津冀地區避暑休閑的首選之地。

但是,你了解二十年前的多倫嗎?

從2000年到2020年,多倫縣用20年的時間防沙、固沙、治沙、造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百萬畝樟子鬆造林工程、百萬畝碳匯景觀經濟林工程、建設渾善達克沙地規模化林場,綠化戰役一輪接一輪,人工綠浪一波接一波,不斷續寫著新的綠色傳奇,釋放出巨大的“綠色力量”,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自然生態系統得以逐漸修復。先后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退耕還林先進單位、北京奧運會特別榮譽獎、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國土綠化突出貢獻單位,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全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先進單位、全國林業信息化示范縣、中國生態魅力縣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昔日京津風沙源變成了如今名副其實的“天然避暑地、北京后花園”。

全力以赴 交出滿意“生態答卷”

“扭住防沙治沙不放鬆,班子換、事不變,一屆一屆往下傳,一茬接著一茬干。”20年來,多倫歷屆黨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把生態建設作為頭等大事,實現了多倫沙漠到綠洲的蝶變。

2000年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堅持國家投資與群眾投工投勞、發動社會化造林相結合,採取“封、飛、造、禁、移、調”對沙化土地綜合治理,確立了“生態固基”戰略目標。

優化結構 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隨著生態建設步入良性健康發展軌道,生態建設也呈現出“速度快、質量高、成本低”三大特點,徹底解決長期以來制約林業發展的“活不了、投入少、管不住、富不起來”的突出問題,並在生產實踐中探索總結出“建設市場化、規劃產業化、技術標准化、經營資本化、建管統籌化”的多倫經驗。

生態建設中,國家投資的工程採取“花錢買活樹”措施,實行緊密型工程承包建設﹔社會投資的工程採取“誰造誰有、嚴格驗收、及時定權”方法進行,通過利益機制驅動,充分調動承包造林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實現種苗、栽植、管護等各環節都高質量、高標准完成,自主推廣使用多種林業高新技術措施及產品,有效提高工程建設質量,目前全縣樟子鬆造林成活率每年均達到90%以上。

一、誰投資 誰受益

吸引區內外30多家綠化企業、縣內55個農民林業合作社參與工程建設。2011年至今,“雙百萬”工程和規模化林場建設累計投資21.3億元,其中國家投資6.1億元,佔工程建設總投資的29%﹔地方政府投資6.4億元,佔工程建設總投資的30%﹔社會投資8.8億元,佔工程建設總投資的41%。針對資金嚴重短缺的實際,多倫縣積極協調農發行貸款1.4億元用於資金周轉,形成了國家、集體、企業、個人等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二、政策引導 項目扶持

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落后生產經營方式轉變,通過實行全年禁牧,進一步優化畜種結構,有效解決粗放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與林業發展的突出矛盾。通過轉變生產經營模式,農牧業生產向以肉、乳、菜、薯、林五大高產高效農牧業產業化方向的轉變。

三、全民參與 建立長效機制

規定國家公職人員每年必須參加義務植樹,為多倫的綠水青山再出力、再添彩,在全縣形成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各主體積極參與,人人愛綠植綠護綠的良好社會氛圍。三分造林、七分管護。管護好這片綠海同樣責任重大,建立健全以森林公安、草監局、鄉鎮護林大隊和村組生態防護員為管護隊伍的四級管護網絡,協助林權所有者開展管護工作,加大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力度,依法打擊破壞生態項目違法違規行為,有效保護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

綠滿多倫 全民共享“綠色成果”

一、以生態為底色 以文化顯特色

全縣上下凝聚生態共識,厚植發展根基,協同推進生態建養與城鄉建設,切實提高社會“綠色福利”,促使全民共享“綠色成果”。

把綠色作為城市建設最美底色,突出城區園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蔭化,統籌實施城區道路、河湖、公園、廣場等綠化工程,致力於打造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城鎮綠化系統,構建起環城25公裡生態圈,城鎮綠化面積達到300萬平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25%,“城中綠、綠繞城”的生態美景逐步形成。

二、做資源消耗的減法 做綠色產業的加法

依法取締違規採石場,加強露天礦山整治和生態修復﹔嚴格落實“河長制”,大力推動節水和水資源循環利用,持續抓好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打響藍天保衛戰,深入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持續提高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018年獲評“中國天然氧吧”。做資源消耗的減法,也要做綠色產業的加法。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引領下,多倫縣積極構建綠色產業發展體系,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要求,多倫縣堅持把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與美麗鄉村建設同步推進。出台政策鼓勵社會各類主體培育發展種苗產業﹔堅持“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原則,引導農民從事林下種養業﹔實施低產低效林改造工程,通過嫁接扁杏、金葉榆、金葉垂榆,蒙古野果栽植等提質提效,為農民增收開辟新路﹔引進多家龍頭企業進行林業主、副產品加工經營,帶動林沙產業發展,全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0%來自林業﹔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業,讓更多農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成為拿股金、收租金、掙薪金的“三金”農民﹔全面開展污水治理、“廁所革命”、鄉村振興等專項行動,實現鄉村美麗蝶變。

三、國家要生態 百姓得實惠

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將林木納入保險業務范圍內,實行林木資產保險,提高農民等建設經營者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效保護了林木所有人的利益。

既要生態美,也要百姓富。全縣“雙百萬”工程及規模化林場建設總投資21.3億元,其中用於整地、造林、苗木裝杯、澆水等勞務費用達到8.5億元,佔工程建設總投資的40%,工程直接解決近1萬名城鄉人員就業,參與工程建設者人均增收8萬多元。

厚植底色,與綠同行。如今,綠色已成為多倫發展“主色調”,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是多倫人的共同感受。綠色,不僅裝點著多倫人的新夢想,讓百姓共享生態紅利,也裝點著多倫生態發展的新篇章,使多倫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闊。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