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存貯自然和文化遺產的巨型寶藏,可以為公眾提供近距離接觸第一手材料的學習機會和具備自身特色的學習資源,被譽為國民教育的“第二課堂”。2020年是較為特殊的一年,在疫情防控不鬆勁兒的關鍵時期,避免人員聚集參觀,內蒙古的大型博物館結合自身優勢均在線上推出了精品視聽內容和導覽,讓我們走進內蒙古的博物館,“雲上”聞古今。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幫助市民掃描健康碼取票
“這個假期是漫長的,孩子們在家裡都呆不住了,現在疫情逐漸控制住了,孩子們也能出來玩玩,來博物館裡看看恐龍,這裡的防控措施很到位,憑借健康綠碼取票,經過測溫后就可以進來參觀了。”家住呼和浩特市的王艷告訴記者。
通過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線上APP了解大自然
疫情發生后,為了減少人員聚集,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同時,開通了線上“有聲博物館”,隻要關注公眾號,就可以在手機上“雲參觀”。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館長王軍有(左)介紹線上“有聲博物館”的觀看內容。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館長王軍有說:“疫情期間,游客不能到館參觀,為了讓游客了解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的展陳內容,我們在2月中旬推出了‘有聲博物館’,隻要關注博物館的公眾號就可以在線上聽到講解員的專業講解。如今疫情向好,博物館開放后,為了保証參觀者的健康安全,我們安排專人現場教游客進入程序掃健康碼,然后憑借健康碼取票,同時博物館內增設了一套安檢系統,游客在入館的時候必須經過館內設置的熱成像系統,如果體溫超過限定標准,熱成像系統就會發出警報。由於疫情期間不允許人工講解,我們在館內還增設了語音講解設備,游客可以拿著設備邊走邊聽。”
游客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恐龍展廳參觀
2020年是讓人難忘的一年,疫情發生后,白衣戰士逆行而上,用生命守護生命。據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館長王軍有介紹,今年的博物館日,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以“開展自然科普,共享發展成果”為主題,為了向白衣戰士表達感謝,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推出“向抗疫英雄致敬”的活動,為援鄂醫療隊免費提供語音講解服務卡1000張,同時免費提供精品手工課程體驗券2000張。
內蒙古博物院入口處市民有序的排隊進館參觀
走進內蒙古博物院,記者看到,游客有序排隊測量體溫取票進館。剛剛通過體溫檢測儀進館參觀的王芳告訴記者:“我是通過內蒙古博物院的官方網站預約之后取票參觀的,隨處都能看到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進行消殺工作,我們感覺進來參觀很放心。”
內蒙古博物院社會教育部教育主管劉弘軒告訴記者,在開館后內蒙古博物院施行了分流和網絡預約的防控措施。同時在博物館的醒目位置將視頻的精講、展廳的導覽以及文物的精講設置了二維碼,市民隻需要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了解博物館中的內容。
內蒙古博物院講解員錄制線上文物故事
為了滿足市民足不出戶參觀博物館的需求,內蒙古博物院2月份推出了“線上博物院,服務不打烊”系列活動,精選了博物院裡的重點陳列和精品文物進行精品展廳的導賞,其中涉及六個展廳,發布20余期的內容,還進行了20件國寶的文物精講,市民隻需要登錄內蒙古博物院的微信官方賬號就可找到所有的內容。
內蒙古博物院院長陳永志線上直播介紹博物館精品內容
劉弘軒說:“今年的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與包容’,內蒙古博物院結合今年特殊的情況,聯合各大平台將博物院優質的文物資源和內容在線上推出。如今,‘雲游博物館’已經成為今年新的游覽方式,內蒙古博物院將在博物館日期間推出多場直播活動,同時邀請博物院專家和領導進行線上直播,滿足更多游客了解博物館的需求。”
內蒙古博物院講解員線上講解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