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多彩志願,綠動黃河!

2020年04月17日16:18  來源:鄂爾多斯新聞網
 

  拓坑,植苗,培土,澆水……

  春日融融,新綠初綻。4月15日上午,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石圪台村復墾區上,彩旗獵獵、機聲隆隆,乘著春的鼓點,綠動黃河·多彩志願——母親河生態保護行動正式啟動,現場600多名志願者投入到種植沙棘修復礦區生態志願服務行動中。這片復墾區是內蒙古淳點實業有限公司沙棘飲品的原料林,受疫情影響,今年種植稍遲,但這次志願種植活動,把企業落下的進度“搶”了回來。

  循著綠動黃河 · 多彩志願——母親河生態保護行動在鄂爾多斯市的開展路徑,呈現出的是綠色發展中得到升華的志願精神:從“把經濟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的深情囑托,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叮囑,鄂爾多斯在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征程中,充分發揮志願者在保護黃河流域鄂爾多斯段生態文明的作用,“志願者”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居民注重低碳環保、協會團體創新形式植綠護綠、農牧民實現沙裡淘金綠富同興、企業趨向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成果豐碩,鄂爾多斯人的志願精神光芒閃爍其中。

 
 
 

文明新風尚:志願服務共建美麗家園

 
 

 

  “多彩志願”有幾種顏色?黨員志願者的紅馬甲、文藝宣講者的多彩蒙古袍、學生志願者的藍色校服、植綠護綠志願者的綠色隊服……這些色彩在人群中最耀眼,引領著每個鄂爾多斯人成為黃河生態保護行動的宣講者、實踐者、護衛者。

  人人都是“宣講者”。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常識、脫貧攻堅等黨的理論政策入心入腦,綠色發展理念才能真正入行。在城市、社區、學校、工廠,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上、居民分散的沙漠腹地,理論宣講志願者的身影遍布全市,他們將理論政策掰開了、揉碎了、消化了,用“短、小、微”的故事、“生、鮮、活”的語言再現,真正用“百姓話”講清“大道理”“大主題”,讓理論宣講“色香味”俱全。

  ——理論宣講“繪聲繪色”,在康巴什區各社區,黨員志願者結合實際繪聲繪色講解垃圾分類“豬豬分類法”,居民們在聽笑話間就記住了分類要點。

  ——理論宣講“唇齒留香”,優美的詩句,會讓人唇齒留香,生動實用的理論也可以。當暮色朦朧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政府會議室“夜校”氣氛活躍。夜校培訓班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白天由技術人員帶領學員參觀家庭農場、種養殖致富帶頭人等典型致富案例,晚上講解在脫貧攻堅征程中,如何將綠色發展和產業相結合,提升產業發展后勁,目前已舉辦2期,每期5天,受眾130多人(次)

  ——理論宣講“回味無窮”鄂爾多斯市探索出“理論+文藝”宣講新模式,以“烏蘭牧騎+志願服務”的形式,努力用“小文藝”講好“大道理”。“草原綜合志願服務隊”所到之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場景,綠色發展理念,就在每一個精彩的文藝表演中。文藝節目之后,志願者們與觀眾現場互動,把宣講的切入點置於群眾視角,讓群眾聽過后記得牢。

  人人都是“實踐者”。張鈞是鄂爾多斯市明星志願者協會的一名志願者,每天早上8點鐘,他都會准時從自己居住的公寓樓下出發,掃一輛共享單車到七八公裡外的單位上班。騎行上班,一路美景相伴,既鍛煉了身體又美了心情。“我是一名志願者,我要將節能環保低碳出行理念播撒,從自身做起,是最好的傳播方式。”

  趙明月是一位青年志願者,他在參與一項有意義的活動——“筷筷行動,共同拯救一棵樹”。該活動由鄂爾多斯市委辦公室青年工作委員會自發組織,通過發放環保筷,倡導身邊的干部職工使用“自用筷”,從而養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我們希望這次自發的組織活動能夠以黨政大樓為起點,然后呼吁社會各界人士都參與進來,共同傳播綠色能量、共同建設綠色家園。”

  董永宏是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綠愛社團的發起人,他是一名普通的老師,也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19年“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之一。綠愛社團成立9年來,通過回收廢紙和空瓶子獲得資金,並資助困難學生,目前已資助鄂爾多斯市一中學子454名。2013年“綠愛”開始走出鄂爾多斯,打開愛心版圖,全國20多所貧困小學、福利院相繼受到資助,9次進入藏區舉辦愛心捐贈,愛心善款超過32萬元。如今,“綠愛”的影響力正在持續擴大,很多學生上大學后也建立了“綠愛”社團,繼續著環保愛心行動。目前,全國50多所大中小學裡都有“綠愛”,志願者超過1500人。“我的初衷是想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綠色的種子,讓低碳環保的理念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現在很多學生到了大學、到了工作崗位上,一直都在堅持這樣綠色發展的理念,這就是‘綠愛’的延續。

▲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綠愛社團

▲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綠愛社團

  在鄂爾多斯,這樣的志願者有很多,目前全市注冊志願者達到31萬余人,志願服務組織近2000個,他們默默無聞地做著“綠色發展”理念的踐行者、“低碳生活”的倡導者,每一個平凡之舉匯聚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合力,使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社會新風尚。

  人人都是護衛者。綠色曾經是鄂爾多斯最為貧乏的顏色。在與惡劣生態環境的博弈中,鄂爾多斯涌現出無數造林模范和先進群體,創造出許多生態傳奇,從帶領“牧區大寨”沖鋒向前的寶日勒岱、“種樹種到聯合國”的王果香、“治沙治到中南海”的王明海到“不是女杰勝似女杰”的殷玉珍……他們彰顯的正是一種“治沙還綠”的志願精神,在鄂爾多斯“變綠”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鄂爾多斯人傳承這種精神,高擎綠色的接力棒,賡續奮斗。

▲治沙英雄寶日勒岱

▲治沙英雄殷玉珍(左一)

  疫情難擋春意暖,不負春光造林忙。在綠動黃河 · 多彩志願——母親河生態保護行動的號召下,全市各旗區植樹造林熱情高漲,讓一株株新綠屹立在鄂爾多斯大地上……在傳統義務植樹的基礎上,鄂爾多斯市積極探索“互聯網+義務植樹”模式,鄂托克旗去年有36000多畝沙漠以公益造林的方式被披上了綠裝。

 

 
 

經濟新藍本:志願力量開啟致富路徑

 
 

 

  “綠動黃河”的動力有多強大?綠色發展是生產力也蘊含著巨大經濟效益,其動力開啟的致富案例在黃河沿岸生動述說……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杭錦旗塔然高勒管委會無定布拉村,曾經的荒山上現在種上了果樹,將近六萬畝綠化過的土地上,果樹正迎風舒展著“腰身”。種果樹的是回鄉創業十年的韋旭小。韋旭小回鄉創業之初,看到家鄉的草場沙化嚴重,便將自家的羊圈養起來,開始在家裡的兩千多畝草場上種植沙棘和檸條。隨著植樹規模的擴大,他增加種植樹木的類別,果樹、杏樹、桃樹,一年年逐步擴大到四五千畝。漸漸的,往日的荒山綠了起來,韋旭小越來越有信心。他開始培育自己的育苗基地,並且為周邊村民免費提供樹苗搞綠化,同時還提供技術指導。“下一步我打算做林下經濟,把我的家庭林場規模擴大一些,同時能帶動周邊地區老鄉們把山頭種的綠起來。”韋旭小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綠色是生產力,“綠色生態”已經蝶化為“綠色經濟”,為鄂爾多斯鑄造出了農牧民富裕、農牧區美麗的“金鑰匙”。鄂爾多斯是全國最大的沙棘種植區,僅東勝區就有沙棘林60多萬畝。在丘陵溝壑、干旱硬梁地區,引導農牧民和企業種植沙棘、山杏、紅棗、歐李、桑葚等食品飲品原料林,全市涌現出天驕聖果、高原杏仁露、蒙棗等一批林沙產業化龍頭企業,每年生產飲品數萬噸﹔沙產業、草產業、生態牧業、沙漠旅游成為農牧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截至2019年底,生態產業累計帶動30萬農牧民增收致富,特別是沙區農牧民人均年收入由過去不足400元增長到1.5萬元。

 

 
 

社會風向標:志願精神融於綠色血脈

 
 

 

  綠動黃河 · 多彩志願——母親河生態保護行動在全市各旗區全面啟動,企業也立即行動起來。如果說植樹造林是企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外化於行的表現,那麼敢於向“黑重”產業宣戰、堅持綠色轉型道路就是企業內化於心的實踐。於是,一股發端於黃河流域的強大綠能量,正持續推動鄂爾多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車輪滾滾向前——從鄂爾多斯集團走進恩格貝、東達集團扎根風水梁,到伊泰集團建設萬畝甘草園,生態產業化正順勢而成……目前,庫布其生態產業形成集聚效應,從事沙產業開發的企業80多家。

▲百公裡長的庫布其穿沙公路

  “絕不要污染的GDP!”追夢綠色轉型的鄂爾多斯沿黃經濟帶上的企業家,其“取舍”之道在黃河流域永放光芒,產業生態化應運而生。久泰能源集團發展理念將“安全”“環保”排在“績效”之前,在發展過程中,投資近30億元建設環保設施﹔由中煤遠興公司投資建設的納林河工業園區綜合水處理項目,總投資4.09億元,佔地面積8.6公頃,主要處理60萬噸/年甲醇項目的高濃鹽水和納林河二號礦疏干水,最終實現廢水“零排放”,結晶鹽資源化利用,雜鹽減量化﹔內蒙古建能興輝陶瓷有限公司利用爐渣、粉煤灰、廢磚渣、脫硫石膏等固廢制造綠色輕質發泡陶瓷大板和復合牆體建材,年可綜合利用固廢約60萬噸……實踐証明,“綠”字號新興產業蛋糕不斷做大,企業不以犧牲生態環境作為發展代價,在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中懂得取舍,他們的抉擇與綠色轉型,成為鄂爾多斯沿黃經濟帶高質量崛起之梯。

  綠動黃河 · 多彩志願——母親河生態保護行動中,志願參與、志願合力,鄂爾多斯綠染黃河流域。2019年,通過撫育管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等8種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方式,打造完善了“詩歌林”“青年林”等義務植樹基地,全市累計80.1萬人次參加了義務植樹活動,栽植各類喬灌木805.3萬株。植綠護綠志願精神已然成為一種遺傳密碼代代相傳,流淌在鄂爾多斯人的血液裡。下一步,鄂爾多斯市將在3年內建成百萬畝生態林(草木)圈

  積蓄綠能量,邁向高質量。一個志願者一燈如豆,但千千萬萬個志願者聚光成炬,新時代的志願精神,在鄂爾多斯的黃河沿岸綻青吐翠,生機盎然……(常娜 王小東 陶格圖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