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同事眼裡敬業擔當的“好同志”,徒弟眼裡和藹可親的“好師傅”,妻子眼裡舉案齊眉的“好丈夫”﹔
他,從青春年少到近知天命,用27年的職責擔當踐行了“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鄂爾多斯電力史上留下一串串堅實的足跡﹔
他,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主動將自己連續31天封閉在崗,高質量完成電網調度工作,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解除封閉的最后一天,卻再也回不到他所熱愛的工作崗位上了……
3月13日0時50分,內蒙古國資委優秀共產黨員、內蒙古電力公司先進工作者、鄂爾多斯電業局調度處副處長——朱利君,因突發心臟病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線,他把47歲的生命指針永遠定格在了這個春天裡,離開了他一生守護的光明事業。
他,在抗擊疫情中燃盡最后一絲微光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肆虐湖北,席卷全國。正月初三,得知疫情全面爆發的消息,24年堅守春節保電一線,一直未能回老家陪父母過年的朱利君,再次選擇“逆行”出征,從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火速返回到工作崗位上。
電力調度就像一個人的大腦,是電網運行的指揮中樞,調度員們就是指揮中樞裡的指揮員。由於工作性質特殊,一旦調度員交叉感染,就意味著指揮員喪失了戰斗力,電網就有可能癱瘓。正因為如此,電力調度不容有失,隔離值班是戰“疫”的必要之舉。
作為調度處分管業務的副處長,朱利君心系電網運行安全,主動選擇陪伴在28名調度員身邊,並照顧他們的隔離生活。談及原因,同事回憶,他說,“看見大家連軸轉心裡舍不得,再說我是一名黨員,關鍵時期要和兄弟們在一起。”
採訪過程中,同事、親人們說起朱利君,有淚目的、有哽咽的,言談話語間充滿了惋惜和不舍。“他是一個領導喜歡、同事敬佩的人。”“心裡想著大伙兒,唯獨沒有自己”……
調度員郝志遠父親生病住院、孩子夜間高燒不退,李浪又有些身體不適……朱利君將每一名員工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當做自己的事情,幫助大家解決,避免大家帶著生活壓力去工作。
“誰想吃咸菜,我給送過去。”擔心員工在封閉期間吃不好,朱利君每天都要協調酒店調劑伙食,同時他還讓妻子從家中送來一些自家腌的咸菜,自己挨個送到每位封閉人員房間門口。
“我好幾次做好飯想讓他回來吃,但他每次都說再等等,如果我回了家,大家肯定也想回。直到最后一晚,他也沒吃上我給煮的飯……”妻子李靜泣不成聲。
從封閉的酒店到自己居住的小區,步行只是十幾分鐘的路程,可是31天,他始終吃住在酒店沒有踏進家門一步。
每天晚上,朱利君房間的燈總是最后一個熄滅。住在他隔壁的王雄偉哽咽回憶:“朱師傅的電話從早接到晚響個不停,他的事永遠忙不完。”可即便每天再忙,他隻要一有空閑便獨自鑽研,在師傅的桌子上總能看到未合上的專業書籍。
封閉期間,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他時刻關注著防疫保電的重點變電站和輸電線路的運行情況,並制定了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鄂爾多斯市第二人民醫院空港部、東勝部二電源切改方案,帶頭編制送電方案,安排調度員調整電網運行方式,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保駕護航。
同時,電網春季安全大檢查工作已經展開,既要保障防疫供電、又要保障電網安全,需要調度做出精准安排,他每天都要逐條審核電網運行方式,還擠時間完成了半尺厚的《2020年度電網運行方式》匯編手冊。
叮鈴鈴,叮鈴鈴,鄂爾多斯電網調控大廳每一個電話,在響鈴后都能被迅速接通,每一個應答回復都快速准確。電網調度員們戴著口罩、守著信號、盯著曲線、守頻率、調電壓、控設備……抗疫期間,調控工作井然有序。
3月12日下午2時30分,正在參加公司專業會議的朱利君得知封閉解除的消息,在會議結束后他第一時間趕回隔離酒店進行封閉收尾工作。
晚上7時40分,送走封閉的最后一批調度員,他才開始收拾自己的行囊。
晚上21時30分,他回到家,簡單地詢問女兒一個月來的生活情況,還沒來得及吃晚飯便把自己關進書房,准備第二天開會的材料。
晚上23時30分,女兒聽到閣樓上有摔倒的聲音,急忙跑上去,發現爸爸已倒在地上,筆記本上還留著未寫完的字跡。
在妻子和女兒的心中,他是一個說到做到,重承諾的人。而今,女兒,再也等不回親愛的爸爸,妻子,再也等不到丈夫履行“一起好好度個假”的諾言。
這個春暖花開、生機盎然的季節裡,朱利君卻走了,帶著他無法再兌現諾言,永遠地離開了他心愛的親人、同事和事業……
他,用一生心血詮釋初心使命
27年堅守同一個崗位,熱衷同一份事業,朱利君從調度員到調控中心主任,再到調度處副處長,他將畢生心血踐行了“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忠誠誓言。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愛鑽研、愛學習。”朱利君的師傅楊文華回憶道。剛走出象牙塔,朱利君深知自己實踐經驗不足,從1994年入職第一天起,便利用下班時間奔波在鄂爾多斯電網僅有的東郊變、西郊變、高頭窯電廠等幾座變電站之間。他的勤奮好學讓他成為同批次人員中首個可以下達指令的調度員。
“他在工作上有時稍有偏差,我會及時指正,他從來都是虛心接受。我一直覺得他是一個可塑之才。”談起自己的愛徒英年早逝,楊文華臉上寫滿了痛楚。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跨入新世紀,鄂爾多斯電網建設進入“加速度”模式,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猶如雨后春筍,從48座攀升到如今的315座,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也從910公裡增加到現在的8514公裡,鄂爾多斯電網調度壓力也隨之與日俱增。
2003年4月,鄂爾多斯集團8台120兆瓦的變壓器要在7天內完全送電,面對調度力量薄弱、現場環境復雜、變壓器投用繁多等問題,朱利君帶著調度員晝夜堅守在送電現場。他白天反復與施工人員、調度中心溝通送電方案,深夜便琢磨現場可能突發的各種情況,不斷優化送電方案,終於在7個不眠之夜后,為其成功送電。
2015年,隨著調控一體化逐步實施,電網調度從以往單點調控轉變為集中監視,同時要兼顧遠程控制。每次遇到線路跳閘,調度員都要查驗復雜的線路資料才能下令,嚴重制約著停送電時間,作為調控中心主任,朱利君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為了徹底解決這一現狀,同時不給大家增添工作負擔,他利用下班時間,開始獨自編寫《變電站線路管理單位明細》。每天晚上,他幾乎都是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第二天清晨,他又在准時出現在調度大廳,監護調度員進行操作。
歷經3個多月,他完成了所有線路明細梳理,240余座變電站、2279條線路、22790個線路信息清晰可見,有效地縮短了停送電時間。當他拿出自己的成果為大家解憂時,所有調度員無不詫異,很難想象如此復雜的工作是他一條一條查、一遍一遍過才梳理出來的,直到至今,《變電站線路管理單位明細》依然是調度員下令操作的“致勝法寶”。
從調度處的定位到制度體系構建,從硬件建設到軟實力提升,從頂層設計的規劃到機制建設的細節都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排頭兵”,心力的過度付出讓他從一頭烏發、到兩鬢斑白再到禿頂光頭。
“27年來,朱師傅很少在晚上9點前下過班。”調度處運行方式班班長王霞欽佩地說,他那種敬業擔當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一定要告訴你不要再那麼辛苦,要多愛惜自己的身體。”這是朱利君的同事們共同心聲。
他,用無私真情溫暖身邊的人
“他總是面帶微笑,性格直爽。提拔副處長有兩年時間了,大家還是叫他朱師傅,他的和藹可親深入人心。”調度處黨支部書記溫建平如此評價。
2013年底,調度班員郭政欽父親一氧化碳中毒,病情嚴重,天降災禍壓的這個年輕人喘不過氣。得知消息后,朱利君第一時間前去探望,並立即組織全班人員進行募捐。每天打電話鼓勵郭政欽,為他渡過難關一步一步樹立信心。“小郭沒事,有我呢”“小郭你放寬心,工作上的事我幫你”……這是郭政欽在那段艱難時光裡聽到最暖心的聲音。
2014年,調度員萬浩浩隻身一人來到鄂爾多斯工作,最初並不習慣當地的生活習慣。為了讓小伙在異鄉感受到家的溫暖,朱利君當起了“大家長”,帶領班員幫他找房、搬家,照顧他的一切生活起居。中秋節,朱利君帶著萬浩浩回到自己家中,親自下廚燉了一鍋他最喜歡吃的牛排,臨走時還將剩下的牛排裝在自家的飯盒裡給他帶走。“我一直都想告訴他,那天的牛肉是我上班以來吃過最熱乎、最好吃的一頓飯。可今天卻再也沒有機會說了,師傅走的實在是太突然了。”萬浩浩流著淚、遺憾地說。
“鐵打的老朱,流水的兵”。調度人員流動性非常大,優秀的調度員選擇轉崗成為常態,而新人員又無法快速掌握調度要領,人員經常出現斷檔。為此,他極其重視調度員培訓工作,針對每位調度員的不同情況採取“一人一案”的幫扶方式,不厭其煩地進行指導。
2015年,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鄂爾多斯市舉辦,面對重大保電任務,朱利君帶領調度員深入保電現場連續奮戰五個深夜,組織開展了10余次應急情況演練。“有一次演練,主網調度員操作失誤,將整體時間推遲2分鐘左右,那是我第一次見朱師傅發脾氣。”李浪含淚回憶,他的嚴謹認真讓所有調度員更加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我和朱師傅已經認識20年,他經常讓我把不懂的問題發到他手機上,第一時間手寫解析答案,用相機拍下來給我發過來,並根據他給我的解析再給我一遍一遍講解,直到我能完全明白。”烏審供電分局調度班班長布魯爾不舍地說,近日遇上有專業上的問題,我像往常一樣撥通了朱師傅的電話,當電話響了三聲沒人接時,我才想起他已走了……
同在電力系統上班的妻子李靜,在接受採訪中這樣說道:有時我也不理解他為什麼總是那麼忙,但我知道他是一個認真、堅持、執著、熱心人。雖然疫情期間不能回家,但他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與我和女兒視頻,詢問我們的生活起居﹔雖然我有時做好飯等不上他,氣的去單位發怒質問,但看見他忙碌的樣子,心一下子就軟了﹔雖然經常相約兩人一起散步健身,但總是我在公園轉上幾圈,也見不上他的身影……可我不后悔當初的選擇,只是我不能理解,即便在最后一刻他為什麼不能等我再見一面……
春風輕拂,拂人面﹔悲淚重濕,濕人心。朱利君用忠誠履責守護一方光明,用辛勤汗水服務一方百姓,用實際行動踐行為民初心的平凡點滴。
微光成炬,能穿透陰霾,向光前行,必走出黑暗。在這個沉重的春天裡,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有感動,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芒萬丈,是逆行的義無反顧,是溫暖的接續傳遞。朱師傅,現已春和景明,請您一路走好……(孟瑞林 蘭寧 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