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交通生命線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系列綜述(七)

2020年04月03日07:51  來源:內蒙古日報
 

從除夕夜到3月31日,68天,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地面服務公司貨運部承擔了呼和浩特機場進出港防疫物資的運輸保障任務。疫情最嚴峻時,一天就有16000隻口罩從呼和浩特機場快速通關,送達一線。

貨運部經理喬冬青說:“我們的動作越快,防疫物資也會越快到達一線防控人員手裡,不能慢。”

這68天,喬冬青有17天在單位24小時值班,每周休息一天。每一次重要保障任務,喬冬青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這就是危難時刻一名交通運輸人的擔當。

當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時,交通戰線面臨嚴峻挑戰,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鐵路、公路、民航,內蒙古交通人迅速行動,打響了一場全方位、立體式的抗擊疫情阻擊戰。

除夕夜,萬家團聚。疫情時不我待,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緊急召開會議,對抗擊疫情作出部署:建立24小時疫情值班值守制度,在管內各大車站實行進出站旅客全面體溫測量和列車運行途中旅客體溫測量工作。

通過各種媒介提示出行旅客自覺佩戴口罩,按照車站工作人員引導,配合做好體溫測量、進出站安檢、分散候車、乘車。

同時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部署,啟動退票程序,旅客在開車前自願改變行程需退票的,鐵路部門均不收取退票手續費。

同一天,內蒙古機場集團果斷暫停“經呼飛”中轉業務,有中轉需求的旅客要在呼和浩特機場完成進港流程后,再次進行出港流程,接受各環節的體溫檢測,確保早檢測、早發現、早隔離。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內蒙古機場集團在1月23日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快速部署疫情防控,集團和所屬各機場主要負責人在崗帶班,干部職工提前結束休假,全力阻止疫情通過航空渠道輸入和輸出。為防止疫情輸出,內蒙古機場集團所屬各機場要求進入候機樓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對所有出港旅客進行測溫,對進京航班旅客實施二次測溫。

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對於確診病例人數排在國內前5位的省市(不含湖北)的進港航班,實行定點保障,並使用固定的設施設備,開辟固定的到達通道進行特殊保障。

保障路網暢通,讓應急物資運得出、進得來是當務之急。大年初三,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緊急召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會議,對全區交通運輸系統防控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會上最重要的一條信息就是全力保障防控物資綠色通道,落實“三不一優先”——不檢查、不停車、不收費,保障防控物資優先通行。

同時加強交通運輸服務保障工作,做到“一斷三不斷”——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公路交通不中斷、應急運輸綠色通道不中斷、群眾生產生活物資不中斷。

交通運輸廳下達指令:要求各收費公路增設貨車專用通道,嚴格落實防疫應急運輸車輛綠色通道政策,保障民生物資,郵政、快遞車輛,疫情防治應急物資、醫患等人員運輸車輛優先便捷通行。

各地也積極組織城市客運應急保障力量。呼和浩特運管局成立了由313輛巡游出租汽車和40輛神州專車組成的應急保障車隊,鄂爾多斯城市開通了東勝中心醫院至康巴什中心醫院通勤專線,增設醫護人員集中居住地停靠點,保障醫務人員正常出行。

一個個舉措的落實,一項項工作的推進,背后是全體交通人不舍晝夜的心血打拼。

春節本是家人團圓的時刻,這個春節,無數交通人放棄了溫馨時刻,毅然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線,沖在了戰“疫”最前沿。

大年初三,交通系統發出動員令,烏海市交通運輸局的王向東主動請纓。那一天,全市交通運輸系統800余人報名志願者服務隊,一天時間11支抗擊疫情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建立起來,奔赴到全市5個小區、4個交通疫情檢測點。

軍人出身的王向東,拿出戰斗作風,帶頭在寒風中堅守崗位,與戰友們認真做好進入城區人員、車輛的登記,保障道路暢通等工作,為烏海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守好了第一道關口。

1月30日,包頭至南寧的Z338次旅客列車車隊微信群裡仿佛開了鍋。原來,車隊要成立一支抗擊肺炎疫情應急小組,剛剛發出“召集令”就引得大家爭先恐后地報名參加。

包頭至南寧Z338次列車,穿越南北,途經蒙晉冀豫鄂湘桂7省區,單程最長運行38個多小時,總裡程3300多公裡,由於相繼在車上發現確診病人,車隊34名乘務員先后居家留觀,工作人員一下子少了不少。

“隻有成立應急小組,讓現有人員連軸轉,才能解決燃眉之急!”車隊黨總支書記師建雲很著急。

原來,南寧車隊309名乘務人員,平均年齡隻有28歲,絕大多數都是一群“90后”的娃娃,關鍵時刻能頂的上來嗎?讓師建雲意外的是,不到半天,應急小組29個成員的名額就被“搶注”一空了,平日裡嘻嘻哈哈的孩子們仿佛瞬間長大了。

第四乘務組列車長張敬鈺,剛剛結束14天居家隔離觀察,一返回工作崗位就申請參加應急小組,可她的報名申請黨總支卻沒有批。一向服從命令聽指揮的張敬鈺跟師建雲急了眼,在微信裡爭論起來:“為啥班組長不行?缺列車員我干列車員,缺值班員我上值班員,隻要車隊需要我就上!”

劉元闖和王麗媛是同一趟列車上的一對夫妻搭檔,父母遠在長春,兩個人參加工作6年時間,年年都在列車上過春節。今年春運剛開始,他們就把孩子送到了奶奶家。考慮到小兩口孩子太小,師建雲沒有同意他們的申請,可劉元闖和王麗媛卻說,決不能缺席這場防疫阻擊戰。

捧著30多名黨員簽名寫下的“請戰書”,師建雲心裡突然很踏實:“疫情面前,他們是前赴后繼的戰士。”

“請戰書”這個在平時很少使用的字眼,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成了交通戰線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

2月3日,內蒙古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通遼分公司通遼南收費所黨支部第一個向公司黨委遞交了集體請戰書。“為了我們愛的人,我們請戰到防疫一線,我們要把通遼的南大門守好……”鏗鏘心聲,字字真切、句句情深。400多個字的后面是34名黨員和職工按下的紅手印。

特殊時期,交通線就是生命線。無論是黨員群眾、還是“90”后新生力量,在疫情面前,他們無愧自己的崗位,無愧於自己的使命,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全體交通人為全區人民筑起堅實的堡壘。

無論我們是回家還是去向他方,旅途中,總會有交通人的身影,在這場戰“疫”中,有了他們的守護,我們的心中就有了溫暖,前進的腳步就會更踏實、更堅定。(記者 馮雪玉)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