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字标发布启动仪式。陈立庚 摄
活动现场。陈立庚 摄
“我是地道的北京人,一直都在做面点,对面粉有发言权,这个面口感很特别,松软又筋道。”面点非遗传承人冯怀申感慨道。
11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蒙”字标发布会在京举行,来自辽阔草原的鲜香滋味让在场嘉宾们在品鉴之后赞不绝口。
会议以“‘蒙’字标 为世界甄选草原尚品”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内蒙古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通过“高标准+严认证+强监管+优服务”的方式,让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创新实践。首批五类产品9家企业获得了“蒙”字标认证授权。
说起内蒙古的美食,人们首先会想到内蒙古的牛羊肉。草原的羊肉香而不膻,牛肉鲜而不腻,品尝过来自草原的味道后,让人大有回归草原、置身草原的感觉。宽广辽阔的内蒙古,滋养出的“好味道”又何止牛羊肉?比如本次发布会上展出的兴安盟大米、赤峰小米、锡林郭勒羊肉、河套面粉等,都是绿色有机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属性,是草原“尚品”。
内蒙古大辽王府粮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坤向记者介绍,赤峰小米素有“宫廷贡米”的美誉,年产量在15亿斤以上,目前赤峰市有170多家的小米加工企业,但是经营比较分散,品牌知名度不高;通过这次的内蒙古市场监管局“蒙”字标的认证,由政府主导、推广,企业为主体,这样一个推广模式,能够壮大赤峰小米品牌,把优质的赤峰小米品牌推广到一个更高的平台。
“我们的苏尼特草原羊,都是放养的羊,放牧散养的羊和我们平常所说的进口的羊、育肥的羊品质上的差异比较大。这也是我们的羊肉口感独特的一个重要因素。”内蒙古羊羊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军说。本次“蒙”字标的认证对企业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管控,袁军表示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把好质量关,实现“草原羊”全程“可追溯”,让优质羊肉的品质看得见。
“蒙”字标从何而来?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令人心动、神往的大草原、大沙漠、大森林、大湖泊、大湿地。天蓝水清、光照充足、空气清新、土地肥沃,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兴安盟大米、赤峰小米、锡林郭盟羊肉、呼伦贝尔牛肉、大兴安岭黑木耳、乌兰察布马铃薯等一批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其中具有原产地保护和绿色、有机认证的农畜产品达1800多种。但是,这些好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市场鱼龙混杂,区域品牌建设步履维艰;消费者难以辨识,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缺乏消费动力;真正生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农牧民和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制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监管缺乏系统有效的手段。
为推进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农畜产品品牌,自治区政府商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开展“蒙”字标认证工作;自治区党委在《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蒙’字标认证,推动更多优质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局长白清元介绍,“蒙”字标认证通过“高标准+严认证+强监管+优服务”的方式,将内蒙古最优质的农畜产品甄选出来,献给广大消费者,并配套一系列的管控服务举措,让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叫得响、立得住、走得远。简言之,“蒙”字标,就是“为世界甄选草原尚品”。
那么如何实施“蒙”字标认证?这就要建设“五大体系”,即标准体系、制度体系、产业体系、质量管控体系、推广体系。“五大体系”从标准基础、制度约束,到质量管控,再到品牌推广,形成一个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保障“蒙”字标认证行稳致远,让“蒙”字标认证真正成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经贸往来的“通行证”,传递信任、传播品质,传承文化。
“蒙”字标作为内蒙古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内蒙古品牌建设中发挥管控风险、质量支撑、品质保证等重要作用,助推内蒙古自治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