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其木格讲述她和二连浩特的故事

2020年09月15日16:33  
 

二连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是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也是“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这座边陲小城的繁荣发展与火车密不可分,可以说这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位于集二线终端,随着1956年1月1日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列车的正式开通,口岸承担着对蒙贸易60%运输任务,成为连接欧亚的大动脉。多年来,铁路口岸的发展将它和城市建设紧紧地连在一起,一代代铁路人也成了城市“成长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日常生活中的其木格老人

年逾古稀的其木格老人是二连浩特的“老铁路”。那时候—1974年,为支援边疆建设,年轻的其木格放弃了原来优越的工作,追随丈夫的脚步来到二连浩特,成为二连站的一名货运员,也成为二连铁路口岸较早的一批建设者。在她的印象中,那几年的二连浩特是这样的:

“那个时候最困难的就是吃水难。二连没有水,吃水都是用火车皮从齐哈拉,各家各户都用水票,每天固定的时间放水,大家就拿扁担去挑,挑水也不是想挑多少就多少的。回到家要先把水倒进水缸澄一澄再用,要不然就得和着泥沙吃喽!”其木格告诉笔者。

“更有意思是吃菜!二连冬天温度接近零下四十度,冬储蔬菜不多,只有白菜和土豆。我们是中午吃白菜炖土豆,晚上吃土豆炖白菜,偶尔把白菜心挖出来蘸着酱油吃,桌子上就多了一道美味可口的凉菜。”老人笑着回忆道。“其实白菜也怕冻啊,五六百斤白菜买回来可得赶紧存到菜窖里,这样就能保证一冬天都有新鲜的白菜吃。你见过菜窖吗?”其木格老人打趣地问道。

“我们那时候还有一种天然的时髦,‘山药蛋’脸!”其木格显得很得意,她接着说道:“二连春秋天风沙大,户外能见度可能只有一两米,每天,火车准时进站,我们人工抄车号,站在车皮旁边工作,风大的时候都站不稳,女同志们没几天那脸蛋就像个山药蛋,红彤彤可好看。”

“每年国庆长假是全家最忙碌的时候,大家一起总动员——糊窗缝,准备上塑料布,沿着窗户缝可得钉严实。这些准备也不够,一定得放把铁锹在门外,晚上狂风把沙子堆积在一起,堵的门都开不开,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扒门’”其木格开心地讲述着。

火车拉水、白菜炖土豆、清早“扒门”,这些都已成为老人脑中珍贵的回忆。如今的二连浩特,水厂净化过的自来水直通居民家中,各大超市、菜市场一年四季果蔬菜品齐全,市内景观花卉绿树成荫,防风固沙林沿着城边一直种到国境线......这座边陲口岸从小规模、简单化的口岸贸易,到不分昼夜奔驰的中欧班列;从昔日凋敝荒凉的戈壁小镇,到流光溢彩、欣欣向荣的开放桥头堡,再到人流、物流、资金流汇集涌动。二连浩特边境口岸,克服人才稀缺、水源稀缺、风景稀缺等难题悄然崛起,已经建成公路口岸联检通道、口岸电子信息平台和世界最大的换轮库,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运行的国际输运通道。二连口岸正逐渐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新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

其木格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道:“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那个时候是不敢想的。现在,一个电话民政局帮我们老人把最好的米、最好的面都送到家里,过生日了还会送来献花和蛋糕,出门坐公交六十岁以上都免费,排队办事情,孩子们都让老人优先,生活在这里呀,我真心感觉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我们的日子比蜜甜!我作为二连口岸的一份子,将继续为二连的建设发展发挥余热!”

为困难家庭募集资金

今年74岁的其木格老人闲不住,依然活跃在她热爱的公益事业中。她不仅是志愿者们敬爱的“其老师”,更是接受贫困资助上学孩子口中的“其奶奶”。其木格老人说:“我不强求别人去做,只要求自己多做实事,多做好事,来带动更多的人。”这不,最近她得知一个11岁孩子身患重病,非常心疼和惋惜,赶紧又忙活起来。其木格老人跑民政、找社区,忙前忙后募集资金。为了鼓励孩子减轻心理负担,其木格老人不辞辛劳,坚持每天去看望孩子,一起聊天,鼓励孩子战胜病魔、重拾信心。帮重症肌无力患儿联系免费治疗,帮贫困家庭申请低保……老人记不清帮助了多少人,手里只留下的是厚厚的感谢信和数不清的奖章。在她的影响下,许多年轻人开始效仿老人。二连铁路车站还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其木格志愿服务队”,号召更多人向老人学习。

还有不少人称赞老人是“献了青春献子孙”。老人已经深深扎根边城口岸这片沃土,儿子也成家立业,全身心投入在建设二连浩特的事业中。大家被其木格这种大爱精神感动,而她却说:“人嘛,有一份热,就应发一份光。你看看现在,那干净整洁的街道,美观舒适的环境,和谐友爱的邻里关系都是每一个二连建设者的功劳啊!”(李晓英)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