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沙图村距离伊金霍洛旗只有10公里,可以前这里却只能守着城市靠天种地。如今的哈沙图实现了无数城里人的“田园梦”,让新农村焕发勃勃生机。今天的小村故事带你走进哈沙图村,感受诗意和远方。
初秋的哈沙图,分外迷人。当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向这里,安静的小村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上午时分,小村迎来了一批骑行爱好者,大伙儿漫行在哈沙部落中,或登高望远,或河边小憩,独具特色的民宿,干净整洁的栈道,让大伙儿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现在的哈沙图,风情万种。可曾经的小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伊金霍洛旗哈沙图村党支部书记宋利平说:“首先是路不通,全是土路,汽车一走,尘土飞扬,就靠天吃饭,大部分老年的都在农村地方待了,年轻的都去城里打工了。”
小村的转机,始于美丽乡村建设,2016年,建设美丽乡村的春风,让小村焕发了新容颜,村民也开始“觉醒”,决定在田园两字上做文章。可是,资金从哪里来?项目怎么找?住宿、餐饮、基础设施、哪样都得不小的投入。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旗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因地制宜为村子引进了光亚农业,村里和企业联合,发展田园+现代农业。
至此,村里有了产业,村民不再靠天吃饭:流转土地、家门口打工,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对于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董凤清来说,小康生活不仅仅是“吃好饭,有钱花”,每年能拿到四万多元工资那么简单。
伊金霍洛旗哈沙图村村民董凤清说:“这和我们原来传统中的地,大不一样,总之,这个科学种植,我们种一辈子地的农民,是大开眼界了。”
村子的变化,不仅让本地人受益,也吸引了很多创业者驻足。李军飞是土生土长的伊金霍洛旗人,之前一直在外工作,看到这个曾经留不住人的村子,如今成了大家向往的“诗和远方”,他也选择来到这儿“扎根发芽”。
今年年初,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对土地进行了流转,打造融乡村特色民宿、文化体验、研学住宿为一体的田园社区居所。
小康不小康,产业是硬杠。除了现代民宿,哈沙图村还重点打造养老、康养、旅游等板块。精心打造的优美环境和文化内涵给村民以丰厚回报。2019年,哈沙图村迎来游客6万人次,村集体创收20多万元,人均收入两万元以上,小村也被评为了全国休闲美丽乡村。
伊金霍洛旗哈沙图村村民杨保说:“我们的村子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我把我的农家乐规模再办的大一些,让更多的游客来到我们家,吃到地道的农家菜。”
伊金霍洛旗哈沙图村党支部书记宋利平说:“我们的小康是一个综合性的小康,不光是他的收入上来,他幸福指数高了,他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农家乐、特色民宿,来往的游客,哈沙图是热闹的。飞翔的小鸟,潺潺的流水,哈沙图又是安静的。这动静之间,就是小村快乐的田园生活,也是这个美丽乡村的小康模样。(李芸 田坪 牛淑娟 李娜 安金鹿 麻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