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故事丨哈达图淖尔村:“眉清目秀”养猪村

2020年08月27日10:30  
 

伊金霍洛旗哈达图淖尔村是当地有名的养猪村,小村的闻名不仅仅是养猪,还有它又脏又臭的环境。从昔日行人路过都要捂鼻的养猪村,到如今水清景美的美丽乡村,这个小村庄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的小村故事报道组就带你走进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哈达图淖尔村。

傍晚时分,清风吹拂。在村民陈永军家里,一场家庭烧烤聚会正在热闹进行。谈笑的大人,玩耍的孩子,大伙儿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满院子飘荡着烤肉的嗞嗞声和一家人的欢笑声。

在自个儿家的院子里吃烧烤,搁以前,村里人是想都不敢想。养猪,村子在当地是出了名,可更出名的是臭气熏天的环境。

伊金霍洛旗哈达图淖尔村村民朱永则说:“一到夏天,农民们连窗户都不敢开,一开就臭哄哄的,苍蝇乱飞,味儿也不太好。我孙子一到夏天都不回来,嫌臭。”

村民的一句吐槽却道出了小村当年的状况,也道出了村里人的无奈。哈达图淖尔是蒙古语,译为“蓝色岩石湖”,按理说有水的地方就会生机。可这个位于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的小村庄,多年来产业单一,村民一年到头挣不下多少钱。大伙儿不甘心就这样下去,外出考察后决定在村里发展养猪产业。自那时起,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开始了养猪,最多时全村生猪养殖数量达到3000头,传统的养猪方式,让村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可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的环境也让村里不堪重负。

不养猪,减少收入,养了猪,影响环境。怎么办?村里人达成一致共识,村子里要想长远发展,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养殖模式,走绿色循环发展的路子。

说出来简单,可做起来却不容易。村里没少在这上面下功夫,也没少走弯路。多次的调研,考察,学习,讨论,终于,村里迎来了转机,一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落户当地:配套建设了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1个粪污处理系统。分散在村里的养殖小区,让以前房前屋后零散养的生猪集中了起来。而粪污处理系统让猪粪入了池、沼渣还了田、沼气发了电、电又上了网。同时,通过企地合作模式,让养猪的利润也提高了不少,户均增收14000元。一系列的“硬核”举措,让小村变了模样,也让村子绿色循环的步子走得更扎实了。

伊金霍洛旗哈达图淖尔村党支部书记呼丽介绍,产生的粪便通过管网集中在粪物交易处理中心,然后经液氧发酵。粪便作为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还田,发酵所产生的沼气通过一个发电系统,可以变成电,然后再并给国家电网。这样的话,就能实现一个绿色循环。

在新建设的养殖棚圈里,村民崔长保的猪宝宝已经待了三个月了,在这个新家,高压水枪、自动饲喂设备、排风扇等一应俱全..让老崔省了不少心。

伊金霍洛旗哈达图淖尔村村民崔长保说,搬下来统一管理后,我们都很放心,环境也变好了,还能统一喂养、统一管理,比过去强多了。

猪集中养起来了,大伙儿就将以前的旧棚圈彻底改造,一个个小花园、小庭院出现在了村民的房前屋后。看着村里环境一天一个样,崔长保的儿子也转变了观念,毅然从外面辞职回来建设家乡。

村庄变美,产业兴旺。可仅靠传统养殖业单一化发展并不是唯一出路,村子决定多条腿走路,多产业致富,这样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长远。

画面中的这个黑驴养殖项目是小村的又一个集体产业,配套建设饲草料、驴皮、驴肉、驴奶四条产品加工生产线,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发展。如今的哈达图淖尔村,干劲儿十足。在离集中养殖场的不远处,一个地产食品加工项目正在施工,而另一边,蒙泰生态园项目也在规划当中......从曾经的污水横流到如今的眉清目秀,从昔日的“脏乱差”到今天的“洁净美”,哈达图淖尔村正在充满希望和幸福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李芸 田坪 牛淑娟 郝丽娜 杨宇东 朱小兵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