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种业获“国家队”亿元增资 种业基金助力中国草种资源体系建设

2020年08月06日19:21  来源:内蒙古日报
 

大青山脚下蒙草种业中心、数据中心

近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对蒙草生态旗下草种业公司增资1亿元,看好生态种业巨大市场空间和蒙草生态的科研技术能力。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是由财政部、中化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起设立,专注于种业战略性投融资服务。

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的增资,将助推蒙草生态加快建设和完善世界级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根据地域分布、应用方向进行草种质资源的系统收集和保存;支持北疆生态修复区域的科学用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量水而行”,原生自然的生态系统就是最好的模式。科学的种业体系能支撑“草原生态修复、矿山修复、盐碱地治理、荒漠治理、耐踩踏草坪”等方面选用更适宜的乡土草种,节水、耐寒、耐旱,植物群落的生命力更丰富可持续。“一方水土配一方植物、造一方生态景观”,让更多地区能科学实际的解决“种什么植物、怎么搭配、提高植物成活率及生物多样性、多尊重自然、少人为的干预”。加大草种业+大数据融合,推进内蒙古优良草品种的科研推广,打造特色的乡土种业体系,种质资源也将分类收集道地珍稀中、蒙、藏药种质资源,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种子”源动力。

蒙草执行总裁兼生态大数据负责人高俊刚表示,生态环境治理也要讲究高质量,草种业体系要顺国情,种什么、怎么种要合地情,草原上、沙漠里肯定不宜多种树,降雨少、土层薄,娇生惯养的种一些奇树异草不符合自然规律。一个地方能种什么、该种什么,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数据规律、符合物候科学。

据了解,蒙草生态的十多个种业研究基地覆盖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内蒙古从东到西有8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均有设置;已建成国内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及加工基地,拥有优质育种基地25万亩,繁育节水、耐寒、耐旱的乔木、灌木、花卉、草本植物等200多个品种,针对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大规模草原生态恢复,矿山/边坡/废弃地生态治理,荒漠化生态修复,河湖湿地生态驳岸,城市耐踩踏生态绿地建植等各生态修复类型区近3000万亩。利用生态大数据技术及草原种质资源科研,推动草种业创新发展,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草种产业链,让生态修复有“据”可寻,有“种”可用。

植物种质资源是国家的重要基础战略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2020年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年内要“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大力发展现代草种业,把内蒙古建成中国草种的资源库。”内蒙古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和植物种类,这些植物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资源财富,是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好这些种质资源,就是保护好草原的植物基因库,构筑起中国草种业的“芯片”。

正如央视新闻报道中所说,草原种上适合的草,草长牛肥。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