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山水承生态

2020年07月03日10:36  来源:兴安日报
 

  草原人家

  草原上的兰花

  宝格达山下物种丰富

  宝格达山是科右前旗境内一座“高峰霞举、峻竦层云”的名山,它是草原中的神奇所在,跨锡林郭勒盟、兴安盟,与蒙古国交界,登临山顶北望蒙古国、东眺大兴安岭、西视乌珠穆沁草原,可谓“一脚踏三川”。是内蒙古北部天然生态屏障的绿色核心,也是京津地区风沙源绿色屏障。这座蒙古人心中的圣山,曾是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南下攻金,取得野狐岭战役胜利后选择祭祀长生天的地方,由此命名为宝格达山(意为圣山)。2010年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9652.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98%,草原上原生态“天然氧吧”。主峰海拔1504.4米,是乌拉盖河、色也勒吉河、海拉斯台河、哈拉哈河、归流河、乌兰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从宝格达山向南俯瞰,便是科右前旗乌兰毛都大草原。乌兰毛都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就是“红树”,因盛产红毛柳而得名。历史上,这里是成吉思汗的幼弟帖木哥·斡赤斤的领地,他在蒙古帝国建立的过程中,作为左领军,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蒙古帝国建立后,成吉思汗以大兴安岭为分界线,将岭西以海拉尔河、哈拉哈河流域为中心,岭东以洮儿河、嫩江流域为中心的最大面积的土地分给了他,并让他掌管蒙古大本营的中央“兀鲁斯”。成吉思汗带兵出征时,帖木哥·斡赤斤则留守漠北的蒙古大本营,以监国身份处理国政。在监国期间,他果断地铲除了向成吉思汗发起挑战的通天巫阔阔出,深得成吉思汗和母亲诃额伦的信任,《史集》记载,成吉思汗爱他胜过其余诸弟,让他坐在诸兄之上,后来他和他的后人塔察儿又拥立窝阔台、蒙和忽必烈登上皇位,巩固了蒙古帝国,成为蒙古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宝格达山被誉为前旗高天厚土上的“水塔”,承担着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功能,阻隔沙漠的合围。绵延千里的乌兰毛都大草原镶嵌于青山绿水间,山与水的灵韵、草与花的秀色、蒙古包与哈达的瑰丽……可谓处处风景,时时诗意。而坐落在这片草原上的乌兰毛都苏木、满族屯满族乡、桃合木苏木相望而“居”,在做好城市与牧区互动、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融合的文章外,也推动着牧商文旅相互融合、旅游业态的“提档升级”。

  不出家门就能捧上“金饭碗”,这一点上,“蓝斑人私人牧场”主人那木吉拉对此深有体会。凭借良好的生态及一手“石头烤肉”的绝活闻名于草原上的蓝斑人牧场,闻名而至的游客“一览众山”后,还可到牧场一品牛羊肉及其奶制品带来的醇香,一睹绣娘们“飞针走线”的札萨克图刺绣活态展示,一试草原“男儿三艺”爆发的豪迈与激情。一只烤全羊超原羊45%以上价格正是良好生态带来的累累硕果。据那木吉拉介绍,每年的5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牧场可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累累硕果里不只有牧场上的那份丰盈的收入,好生态让沿途大大小小300余家“农家乐”“牧家乐”挣得盆满钵满,年收入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5000余人口借助好生态分得一杯羹。

  前旗人针对森林面积提升而实施的“谁造谁有、分户经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及“北疆生态绿色长廊”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使得前旗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5.9%提升到现在的25.33%。看似这近10%的增长率不高,可对于前旗26784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来说不是三年五载能够完成的。

  近20年来,前旗认真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在桃合木苏木、满族屯满族乡、乌兰毛都苏木等乡镇围栏1.4万亩,人工种草100多万亩,棚圈建设1万多处,毒害草治理10万亩,退耕还草1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6万亩,草畜平衡842万亩,禁牧499万亩,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85%以上。更有一组“绿色大数据”足以证明前旗誓将手中“生态发展”的接力棒接好的决心与信心:31年来,全旗造林面积达900余万亩,229个嘎查村把保护生态写进村规民约。同时,在重点林区和国有林场开展中幼龄林抚育,提高林木成活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计划,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仅林果栽植一项面积就达到了20多万亩,产值达4亿多元。

  狭路相逢不畏险,重任千钧惟担当。从“生态差”到“生态佳”再到“生态+”,前旗人找到了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方向,形成了“林药、林果、林旅”等多种经济发展模式,前旗大地“山坡盖了‘被子’、农民赚上了票子”,绿色产业俨然是前旗老百姓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生活的支柱产业。

  林丰物富,金雕、猞猁、豹猫、红胸秋沙鸭等15种珍稀物种相继在前旗境内被发现,天蓝、地绿、水清早已成为前旗最亮丽的名片。这样的生态治理从单纯的造林“增绿”到融合产业的“提质”,饱含近万名基层林业工作者“展开山川织锦绣”的锐气,他们以自然恢复为主,不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使得前旗的山山水水得以更加美丽,生态功能更加强大。(时秀霞 韩文彬 毕力格)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