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左中旗按照“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总体思路,紧扣全旗主导产业发展,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着力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党建+产业”助集体“强”起来
六月已至,一片绿野葱葱围绕着富硕的丰库牧场,依托“万亩天然生态湿地”“左中后花园”的生态及区位优势,该牧场探索“以旅促农、农旅融合”发展路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全力打造农旅融合发展产业路子。
丰库牧场新风分场利用庭院栽植哈拉海
“哈拉海,又名狭叶荨麻,是生长于内蒙古地区的一种山野菜,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无机元素,营养价值、保健价值极高。采摘后,经加工、包装、贴标等工序,便可销往各地。”在丰库牧场新丰分场的农旅合作社亲子田园内,场长高月华介绍到。该分场由支部书记领办农旅合作社,整村推进庭院栽植刺嫩芽、哈拉海、柳蒿芽等三类山野菜品,覆盖庭院经济示范户280户、230亩,户均栽植1000株以上,通过应季和反季节采摘,由合作社对山野菜进行统一加工和销售,平均每亩增收4000-5000元,带动农户实现增收126万元,集体增收12.6万元。
据了解,科左中旗以“三带三促”党建工作法为抓手,通过书记带支部、支部带合作社、合作社带村民,促产业发展、促集体致富、促村民增收,以党建引领全面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目前,全旗各嘎查村党支部紧抓各类项目304个,其中实施集体养牛、生态经济林、农副产品加工等上级重点扶持项目10个;实施养殖产业、种植产业、生态产业、加工产业、扶贫车间等项目156个;实施光伏取暖项目施122个、村级电站项目16个,着力做大做强嘎查村集体产业“蛋糕”。
“支部+合作社”促村民“富”起来
“原来家中只有10亩地,不仅要供两个孩子读书,还要维持生计,日子过得艰辛。但是,自从2017年嘎查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以后,我便将家里的地承包出去,到合作社务工,每年能收入1.8万元,跟着村里的合作社,不但有了务工场所,收入也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好了。”花吐古拉镇柏林艾勒艾勒嘎查村民张耀中说。
过去,柏林艾勒嘎查是深度贫困嘎查,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近几年,嘎查党支部积极争取京蒙帮扶资金及包联单位项目资金150万元,建设了1440平的养殖小区,并成立集体养殖合作社。“嘎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后,不但有了稳定产业,还能带领村民致富。目前,集体养殖小区牛存栏达107头,集体收入突破了30万元,这笔收入不但可以用于滚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且还承担了村里自来水缴费、路灯及水泥路维修、垃圾清理等费用,还能用来帮助贫困大学生、贫困户突发疾病等,打破了以前村集体‘没钱办事’的困境。”
花吐古拉镇柏林艾勒嘎查集体养殖小区
近年来,科左中旗立足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今年,该旗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力推行“四个100”发展模式,即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100个林果产业类合作社;围绕适度规模经营,分别建设100个肉牛产业类合作社、100个特色种植产业类合作社;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100个生产加工类和文化旅游类合作社,逐步实现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与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双促共赢”。目前,全旗488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500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391个,占比80%,力争到年底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党员+示范”让环境“美”起来
盛夏时节,走进敖包苏木扎如德仓嘎查,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马路、一排排绿意葱茏的景观树,家家户户整洁的院落,只见“小田园”“小菜园”“小果园”鳞次栉比,满园的绿色关不住,让人赏心悦目。
种植户“三个园”
扎如德仓嘎查党员郭双全说,“起初,村民们不敢跟着合作社发展,我们党员便带头加入合作社,将庭院的种植到销售都交由合作社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了。”今年,该嘎查党支部着力打造规模化、产业化庭院经济,全面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带动本嘎查65户农牧户加入由支部领办的众鑫林木合作社,采取“订单认购庭院果蔬”方式,积极与市区居民对接“认购”农户庭院果蔬,买家可自行耕种或委托农户代种,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管理、收购、销售等一体化服务,确保种得活、管得好、卖得好、有效益,同时,合作社结合林果采摘、农旅观光等,预计带动户均增收8000元,集体增收30万元,全面做好“小庭院”促集体增收的“大文章”。
村美民富,在红色党旗的引领下,科左中旗以和谐宜居、绿色健康为目标,紧紧围绕“牛出院”“树进院”发展方向,按照“十有四分离”模式,整村推进花吐古拉镇浩日彦艾勒嘎查、敖包苏木扎如德仓嘎查等“美丽庭院”建设,配套建成集体养殖小区,并利用集体林地建设生态采摘园,辐射带动党员、群众、贫困户种植锦绣海棠、123苹果、沙棘等林果。目前,全旗共有党支部领办集体养殖小区17个,逐步向肉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向迈进,同时,488个嘎查村全面推行“三个园”建设,着力营造“村中映绿、路旁植绿、户院透绿、环村见绿”的宜居环境,切实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脱贫致富之路。(乔芳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