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敖特尔”牧民的“娘家人”

——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夏营地游牧党支部见闻

陈立庚

2020年06月21日09:39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漫山羊群伴着白云一同迁徙

“我们游牧党支部服务队能解决的都是咱牧民在游牧迁徙过程中‘小来小去’的琐事,但要处理不好的话,都是影响每一户牧民的大事。”蒙古族干部包金明普通话讲得标准,常年在草原上生活的他习惯用大嗓门与来客畅谈。

包金明是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夏营地游牧党支部的党委书记。每年5月下旬,格日朝鲁夏营地的牧草是长势最好的时候,该苏木16个嘎查5个自然村的300多户牧民就开始筹备着“走敖特尔”的衣行住食。

走敖特尔途中前行的马群

“敖特尔”为蒙古语,意为“走场”或“转场”,是草原传统游牧文化的重要特征。每到当年5月底至6月初,牧民们就会由冬营地出发,赶着5万多头牛,4000多匹马前往130万亩季节性、无人无畜封禁保护区——夏营地。等9月末的时候,牧草打籽后,牧民们再返回冬营地。

“喂,叔,你们的羊落哪儿了,你们在哪儿啊,别着急,等着我。”游牧党支部党员乌云毕力格撂下电话就赶忙开上自家的车踏上寻羊的路。走敖特尔需要在近一周的时间内赶100多公里路程,牛羊往往因赶路急,来不及吃路边的青草,晚上就自行上山找草吃。帮忙寻找被拉下的牛群和羊群成了游牧党支部“互助服务小队”的日常。

由于地广人稀、居住零散、生产生活流动性大、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的原因,游牧区一度出现组织难、管理难、活动难等特点。然而有了熟悉群众生产生活的游牧党支部,遇上大事小情,第一时间找组织、找党员、找身边的干部成了走敖特尔牧民们的共识。

“这片草原是大家共同的家,游牧的牧民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人。”走敖特尔的一周内,包金明和党支部其他4名党员都会跟着大部队一齐开拔。随行的党员里有会看病的乡村医生,有会医治牲畜的兽医,有去送家什杂物的“快递员”……“每天夜幕降临,他们(游牧党支部党员)就和咱牧民一起睡在草原上;太阳还没爬上来,就和咱一起摸着光亮启程上路,真是我们牧民的娘家人!”老牧民苏和感慨道。

新时代的牧民有了能自己发电的蒙古包

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一能够减少牧民生产成本,第二个保护生态是草原畜牧业和现代畜牧业的交融结合。千百年来,蒙古族骑马放牧,牧民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然而走敖特尔的游牧方式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有了新变化。骑马游牧的牧民有了自己的汽车和摩托车;过去凑合住的地窨子变成家家有风电的蒙古包;以前没水喝的牧民从深水井里打上了干净水……

“群众走到哪里,党员就走到哪里,群众有什么难题我们就帮助解决什么难题。”在游牧党支部的组织引领下,服务游牧牧民“最后一公里”的信念变得掷地有声。针对牧区游牧牧民和游牧党员人数多,信息相对闭塞,游牧牧民文化生活单调等问题。扎鲁特旗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在格日朝鲁夏营地建立了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的游牧党员工作站。

扎鲁特旗游牧党员工作站前散落着几座蒙古包

工作站内设党支部委员会、共驻互助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服务办公室、敖特尔志愿服务办公室、敖特尔“加油站”……看着眼前的几座蒙古包,包金明笑道,“这些蒙古包就是为了让牧民在闲暇时有一个看乌兰牧骑演出、喝奶茶聚一聚的去处。”

游牧党支部会在每年6月份到10月份期间扎根夏营地,党支部的5名党员在护送牧民抵达草场后还要承担草原执法、草原消防,给游牧牧民“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的日常任务。去年一年,包金明的车在草原执法的路途中就跑了近10万公里。

走敖特尔的牧民在蒙古包前听乌力格尔演唱

在传统的游牧生活中,牧民们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走场”也是让草原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的一个重要措施。草原不仅是牧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牧民们的精神家园。“党中央强调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真是说到了我们牧民的心坎儿里!”在游牧党支部工作了8年多的包金明望着眼前漫山青草面色肃然。“这130万亩草场的合理利用主要以保护生态为主,如果无序放牧,不过3年就会全部沙化。”

未来如何将眼前这片绿色与将来牧民增收致富的金色全面融合,包金明有着自己的打算。“今年我们的130万亩季节性无人无畜封禁保护区就要申报游牧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起未来的发展他信心满满,“只要留住草原的根,让更多游客知道这里的美丽风景,一定能让这里的绿水青山变成牧民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