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很近

2020年05月11日23:31  
 

内蒙古人网购时常有这样的苦恼:为什么内蒙古不包邮?

一个原因,是幅员辽阔。内蒙古横亘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跑个来回,从内蒙古东部快递到西部的距离足够横跨浙、赣、湘、黔、滇五省。

另一个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了。内蒙古地处祖国正北方,首府呼和浩特距离海南岛3000多公里,距离上海2100多公里;最东北的呼伦贝尔如果驱车到广州要3900多公里,最西边的阿拉善驱车到福州要2400多公里。

其实,不包邮有地缘因素,但更多是对内蒙古的误读。

内蒙古与八省区相邻,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轻松到达。

内蒙古内联黑、吉、辽、冀、晋、陕、宁、甘八省区,与陕西同为我国毗邻省区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到达这些地方就是迈一步的事儿。同时,内蒙古距离首都北京很近,锡林郭勒最南端到北京仅180公里。

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内蒙古高速公路总里程2018年底达6630公里。对首都人民来说,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因为从北京驾车4小时就能到达多姿多彩的避暑胜地乌兰察布。

内蒙古的民用机场已覆盖全区各盟市,与全国各省区市都实现了通航。从呼和浩特到三亚只要4小时,这让一北一南的“风吹草低”与“天涯海角”可以如此亲近。

高铁时代的到来让呼和浩特到北京、通辽到沈阳仅两小时左右。伴随“八横八纵”高铁的陆续建成运营,内蒙古很快就能满足人们更高质量的出行需求。

如此一来,全国各地的朋友都能够实现“抬脚就到内蒙古”,不仅能轻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能在商务往来、经贸发展等方面创造无限可能。

作为模范自治区,内蒙古各族人民心系祖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全国人民在感情上无比亲近。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期,内蒙古各族人民拿出最好的粮食、最好的马牛羊,组建新式蒙古骑兵部队支援前线,为缔造新中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70多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携手奋进,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创造了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上众多“第一”和宝贵经验,书写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克服困难捐粮畜”“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历史佳话,为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模范自治区”的金字招牌永放光辉。

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草原儿女的心和全国同胞紧紧连在一起,849位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一笔笔爱心捐款、一批批援助物资被源源不断送到荆楚大地,呼和浩特机场成为首都机场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之一……内蒙古的全力驰援融汇成一股股爱的暖流,诠释着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情系祖国的赤子情怀。

内蒙古是人们心向往之的地方,这片土地的一山一水柔情、一草一木深情,与人们的内心贴得很近。

内蒙古拥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的风景,像大自然给予的偏袒和恩赐,饱含草原文明的厚重,富有秦关汉月的风骨、唐诗宋词的蕴藉、元曲清弦的流韵;这里的历史,像一条长长的江河古老而悠远,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同使中华文化多元丰富,勤劳智慧的先民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河套文化、大窑文化、红山文化——

呼伦贝尔草原,世界上天然草原保留面积最大的地方;乌兰察布草原,拥有火山草原、鲜花草原等多种“容颜”和“性格”……

阿尔山,世界最大温泉群已流淌几个世纪;额尔古纳湿地,无愧“亚洲第一湿地”……

莫尔道嘎,大兴安岭观赏红叶最佳打卡地;额济纳,是寂寥更是绚烂……

响沙湾,聆听沙的和声;腾格里,感受浩渺无边……

根河,“中国冷极”热闹非凡;牙克石凤凰山,每逢隆冬银装素裹、洁白茫茫……

成吉思汗陵,承载深厚的蒙古族历史记忆;昭君墓,诉说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传奇……

五一会址,见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胜利;满洲里口岸,亚欧大陆桥的咽喉要地独一无二……

内蒙古的印记早已镌刻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贡献着力量;

内蒙古飘着自然、绿色和清新的味道,牛羊肉、奶制品、杂粮、瓜果是健康、营养、美味的代名词,西贝、小尾羊、额尔敦、老绥元受到国内外美食家的追捧;

蒙古族的歌曲唱响国内外,“最炫民族风”吹遍各地公园广场,乌兰牧骑已经走出内蒙古、走向全世界;

内蒙古的演员们扮靓了我们的银屏和荧幕,内蒙古的电影以独特的风格深受影迷喜爱;

内蒙古丰富的煤炭和稀土,可化身为多彩的服装,可转化为车辆的动力,可以让我们的手机充满无限可能;

大草原的风和阳光,变成绿色电能传输到四面八方,点亮大街小巷,照亮千家万户;

内蒙古的“云”是中国的“超级硬盘”,正在成为世界级的“数据大脑”和“智慧心脏”;

在内蒙古制造的武器装备是保家卫国的钢铁洪流,在内蒙古起降的神舟飞船承载着星辰大海的壮丽梦想;

…………

内蒙古,很近:在你的手边,在你的桌上,在你的眼中,在你的心里。

来源:实践杂志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