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走进春日的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一处处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建筑工地机器轰鸣……处处展示着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亮出三个“关键词”,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颜值高”
开发区的环境代表了城市的“脸面”。随着天气转暖,开发区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热潮。据了解,开发区今年起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全面开展“两个聚焦、七项整治、三个巩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即:聚焦企业环境综合治理和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两大领域,全面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专项整治、公共区域环境专项整治、道路交通沿线环境专项整治、沿街商铺环境综合整治、施工项目环境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空置(闲置)土地环境专项整治,巩固提升绿化美化、基础保障和管理规范。
开发区环卫局负责人说,自从开发区部署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后,累计出动400多人次,动用装载机、挖掘机、翻斗车等大型机械,清理了约6400吨多年积存垃圾。283名环卫工人对开发区各主干道、背街小巷进行全天保洁。新购置了150个垃圾桶,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与此同时,开发区还加大了违章建筑的拆除和清理。通过连续多日的攻坚作战,原来脏乱不堪的棚改区变的干净整洁了,曾经拥堵逼仄的路段变的畅通了,开发区的环境整治已经初现成效。环境变美了,心情舒畅了,社会和谐了,越来越多的群众为开发区环境卫生的改善点赞。
企业是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头戏”。开发区积极引导企业树立抓环保就是抓竞争力、生产力的观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推进鄂尔多斯碳氢能源矿热炉尾气制12万吨甲醇、同辉20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等环保项目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园区内产业和产品间的共生耦合度,推动各种资源梯级利用、“吃干榨净”,实现效益最大化。据悉,近几年来,开发区先后淘汰关停白灰、焦化、炼铁等落后过剩产能1530万吨;先后投入270多亿元对相关产业项目进行环保改造,铁合金电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改项目每年节约标准煤13万吨;煤矸石下井绿色填充开采试验、高盐水深度处理工艺解决了企业废渣、废水处理的难题。
2019年,开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9.4%,2020年一季度开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5%,同比上升13.6%;2019年新增绿化面积34万平方米,开发区绿化总面积已达10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16.5%。如今的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碧水畅流,实现了由污染“重灾区”向宜居宜业开发区的华丽嬗变。
“服务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坚持把做优环境作为增强承载能力,吸引企业投资,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从“软”、“硬”两方面发力,持续性打好优化环境“组合拳”。
不断提升“硬”环境。项目是鱼、环境是水,没有成熟的基础设施配套,再好的项目也难以落地。开发区坚持把做优城镇环境与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找准城镇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完善各类规划,科学布局功能分区,真正为产业发展提供高品位、高水平的环境功能支撑。2019年,开发区建成1万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和1万吨工业污水处理项目,成功分离固态硫酸钠和氯化钠,工业废水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供水能力达到6000万吨;建成110千伏变电站、扩容220千伏变电站,现有110千伏变电站6个,220千伏变电站5个,有效保障企业和城镇居民用电。据悉,今年开发区将继续推进东项目区引黄供水、道路、场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及园林绿化等29个项目,做到项目摆布在哪里,基础设施就跟进到哪里,全方位提升载体服务功能。统筹推进镇区雨水管网、排洪沟、供暖、供气、排污等地下管网的建设与维护,逐步解决镇区内涝及地下管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全面优化“软”服务。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由“抓项目”转向“抓服务”,主动深入项目、深入企业一线,一个项目一套人马,着力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最多跑一次”的优质政务服务,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中心“三单一中心”建设。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为项目正常建设和生产排忧解难、保驾护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从融资、税收、成本、营商环境方面着手,推行告知承诺制、部门帮办制和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模式,最大限度缩减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限。4月15日,在开发区的积极推动下,鄂托克旗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与鄂尔多斯银行举行授信签约,授信金额10亿元。
“产业新”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积淀,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已集聚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成功构筑起煤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煤—电—冶金、三废循环再利用、物流供应链六条循环产业链。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重视数量”到“提升质量”的逆势突围,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对此,开发区党政领导班子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立足现有产业结构实际,坚持不懈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产业链终端化、价值链高端化方向,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迸发活力。”
开发区以全国首家铁合金国家标准研发工作站为平台,参与制定铁合金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检验标准;以上海大学—鄂尔多斯集团先进材料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为基地,全力推进引发剂、消泡剂等PVC助剂的研发和使用;以建元煤化科技研究院为依托,加快乙二醇催化剂、焦炉煤气处理工艺及焦化下游产品研发利用。紧紧盯住焦化下游产业发展的三条路径,重点发展焦炉气-合成气-乙二醇-聚酯纤维产业链;粗苯-精苯-环己酮-己内酰胺-尼龙产业链和煤焦油-焦油沥青-针状焦-负极材料-高功率电极-碳纤维产业链。加快推进建元集团焦炉煤气综合利用、60万吨己内酰胺,东富新能源4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10万吨煤系针状焦和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蒙西矿业捣固焦联产10万吨甲醇项目。(梁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