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阿拉善

阿拉善左旗:“綠富同興”路 越走越寬廣

2023年01月04日09:0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2022年12月底的阿拉善左旗天氣寒冷,但在該旗騰格裡沙漠100萬畝花棒依然長勢旺盛。這幾天,阿拉善左旗額爾克哈什哈蘇木禪滕園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存新一直忙著查看花棒長勢情況,並用相機拍照收集資料。

  “去年秋季雨水足,花棒生長特別好。”梁存新說。梁存新曾是阿拉善左旗額爾克哈什哈蘇木巴彥淖日嘎查貧困戶,在政府的扶持下,2014年他承接梭梭、花棒種植項目,通過發展特色沙產業,不僅實現了自家穩定脫貧致富,還成立了合作社,吸納村民加入共同發展特色沙產業,帶動一大批農牧民邁向生態致富路。

  阿拉善左旗生態較為脆弱,騰格裡、烏蘭布和兩大沙漠橫貫境內。為改善生態環境,多年來阿拉善左旗緊緊圍繞“建設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目標,依托黃河重點生態區、北方防沙帶生態保護和修復等國家重要生態系統建設工程,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牧還草、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等重大項目,採取“飛、封、造”相結合的方式,在常年干旱少雨、風沙肆虐,生態環境極為脆弱的條件下,積極探索防沙治沙、改善生態的新途徑。特別是近年來,該旗採取封育養林、沙漠“鎖邊”等舉措,通過飛播在騰格裡沙漠東緣建成了間隔長350公裡、寬3至20公裡的生物治沙林草帶,在烏蘭布和沙漠南緣建成了間隔長110公裡、寬3至10公裡的生物治沙鎖邊帶。截至2021年,阿左旗已累計完成飛播造林611萬畝,有效阻擋了兩大沙漠的蔓延,形成了“綠帶鎖黃龍”的壯麗景觀。

  近年來,阿拉善左旗還圍繞城鎮周圍、交通干線兩側和工業園區周邊等重點區域,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截至2021年,已完成人工造林350.5萬畝、重點區域綠化34.62萬畝、義務植樹850余萬株﹔在不宜飛播和人工造林的自然恢復區實施圍欄封育,並輔以人工促進措施,加快森林植被更新復壯,已完成封育面積171.4萬畝,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過去,我們這兒遍地黃沙,幾乎看不到植被,經常刮風,白天出門睜不開眼,一夜過去沙子堆在門前推不開門……”阿拉善左旗宗別立鎮茫來嘎查牧民王會軍說。2012年,該鎮鼓勵農牧民大力種植梭梭,王會軍當年便種植了1100畝,之后每年都增種一些,並嫁接了蓯蓉,目前已累計種植梭梭4015畝。2018年,他開始採挖蓯蓉,當年春秋兩季收獲蓯蓉4噸左右,銷售額達6萬多元。2019年,他被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聘為護林員,每年還掙2萬元的工資。如今,王會軍家的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近年來,阿拉善左旗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農牧民人工種植花棒、種植梭梭並嫁接蓯蓉,把造林綠化與發展特色生態產業、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促進農牧民增收結合起來,打造了“百萬畝梭梭蓯蓉產業基地”和“百萬畝花棒採種基地”。

  如今,蓬勃發展的生態沙產業已成為阿拉善左旗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截至2021年,該旗累計人工林種植梭梭276萬畝,接種肉蓯蓉49.8萬畝,從事梭梭肉蓯蓉產業的農牧民1萬余人,戶均年收入3至5萬元,部分農牧戶戶均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累計種植花棒100多萬畝,每年花棒採種近60噸,產值240萬元,戶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特色生態產業讓農牧民走上了致富路。

  為延伸產業鏈,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贏,阿拉善左旗大力培育沙產業特色產品生產企業,逐步形成“企業+基地+農牧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沙漠增綠、產業增值、企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該旗積極促進沙產業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連續舉辦了全國沙產業創新創業大賽、沙產業創新博覽會暨沙產業創新高峰論壇等,累計吸引403家企業參加大賽、39家企業9大類1300余款產品參展,不僅使沙產業多元化發展的最新成果得以展示,同時也推動了生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內蒙古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宏章 實習生 魏強)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自治區宣講團在呼倫貝爾市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1月3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區宣講團通過視頻連線方式,為呼倫貝爾市有關部門和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黨員干部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自治區宣講團成員,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龔明珠緊密結合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四次全會、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闡述了黨的二十大的重大意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
自治區“理論學習輕騎兵”示范宣講團在興安盟宣講
  1月3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區“理論學習輕騎兵”示范宣講團興安盟小分隊走進興安盟扎賚特旗、突泉縣,為農牧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興安盟委政研室信息秘書科副科長石雨良,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佳和社區“屯不錯”宣講員李桂杰,突泉縣委宣傳部講師、創建科科長包晶晶,科右中旗“家門口嘮嗑隊”隊員、共青團科右中旗委員會副書記張明明,突泉縣婦聯主席李珺等5名自治區“理論學習輕騎兵”示范宣講團成員,圍繞如何完整准確全面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選取廣大農牧民群眾最關切的發展特色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建設等熱點問題,通過“嘮家常”“講故事”的方式,用“百姓話”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要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