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包頭

包頭:把“宜居安居”書寫在城市大街小巷

2022年10月03日08:1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一石一水都成景,一草一木皆文章。草色青青流入雲際的賽汗塔拉、綠樹簇擁中的奧林匹克主題公園、造型新穎別致的花雕景觀小品、家門口“小而美”的口袋公園……包頭,這個“嵌在綠色中的城市”贏得一片贊嘆之聲。

  近年來,包頭市把“人民至上”的理念,鐫刻進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過程,將“宜居安居”書寫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這兒緊挨學校,家長接送孩子時可以在這兒坐坐,孩子們放學后還可以來玩玩,特別好!”市民孟娜對家門口新添的稚趣街角很滿意。

  稚趣街角是一個“口袋公園”,位於昆區友誼大街和民族東路交叉口,總面積2700平方米。其附近有兩所學校,家長和孩子較多,因此建設時特別凸顯了服務性。

  按照“留白增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原則,今年,包頭市充分整合“邊角地”“夾心地”,高標准建設了一批口袋公園和小微景觀。同時,該市以推進國家公園城市建設為載體,改造升級30個體育公園和社區運動休閑場地,將北梁綠道、兵工路綠道、濱河綠道、環賽汗塔拉綠道110余公裡串聯成線,實現點位增綠、街頭增景,形成“路在林中、城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生態畫卷。

  在城內,描畫市民推窗見綠、開門入園夢想的實現路徑。在城外,依托依山傍水的自然風光,北部沿山區打造生態休閑公園,南部沿黃區建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打造沿黃景觀綠道體系。通過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包頭精細打造宜居環境。

  宜人的環境也是城市高質量管理的結果。包頭構建起“一制度六台賬”公園精細化管理標准,配套綠地管理“網格化”工作機制,實現了綠化管理從經驗型到科學型、從定性到定量、從粗放型到精細化的轉變。

  而正是這樣的“繡花”之功,在讓白天風景無限的同時,也讓包頭的夜晚絢麗多姿。

  從浸潤“老包頭”韻味的東河區喬家金街到極具西北風情的九原區橫豎街,從時尚潮流的昆區包百“潮盒街區”、青山區正翔步行街,再到稀土高新區汽車商業街,各具特色的商業街區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發展夜經濟對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包頭市完善道路交通、停車場、城市燈光、公廁等公共設施,落實落細“馬路辦公”“街長制”等管理舉措,規范夜間消費場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垃圾清理、環境治理工作,為活躍夜經濟保駕護航。“煙火”旺了,城市亮了。以精致之筆打造的特色街區,讓城市有“顏值”有“品位”。

  城市的痛點在哪,城市管理的重點就在哪。

  包頭市把群眾關心關注的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大改造內容,廣泛征集居民意見建議。在改造過程中,將養老、托幼、助殘、無障礙設施和適老化設施建設納入改造范疇,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同步設計,統籌實施,形成“改造一個、更新一片、聯片成區”的建設格局。

  按照“修舊如舊”改造完成的青山區自由路2號街坊,煥發出嶄新容顏。不僅景觀進行了提升改造,還全新打造了社區服務、便民服務、養老服務、醫療服務四大中心,增加了超市、理發店、快遞站、康復室、日間照料室等配套服務,讓這裡成為具有兵工特色的優質小區。

  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昆區友誼19街坊,也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涅槃重生。所有違建全部清零,2000平方米的居民活動室投入使用,大型社區康養中心建成封頂,飛線入地,管網更新,無障礙設施,適老化改造……一個適合老年人居住的退休社區呼之欲出。

  在友誼19街坊四社區主任吳秀鳳看來,社區老年人多,改造后的小區植入適老、健康等元素,讓老年人住得更踏實、更舒心。

  城市管理的好與壞,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居民最有發言權。同時,一個城市的智能化水平直接反映一個城市的品質和內涵。

  圍繞惠民開發城市全場景智慧應用,包頭市加快智慧管理建設步伐。其開發了“鹿城數智管家”系統,打造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推動城市管理向數字城管、智慧城管升級。

  在敖根道地下立體停車場,一輛輛汽車有序入場。通過智能管理雲平台,可以輕鬆實現車位預定、泊位誘導、電子支付等功能,緩解停車難問題。

  在城市綜合地下管廊,擁有集多種前沿科技於一體的智慧大腦中樞管廊控制中心,可以對設施設備、環境狀況實時遠程監測,破解“拉鏈路”“蜘蛛網”問題,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脈。

  在小區裡,新配備的智能垃圾分類系統從源頭上讓垃圾分類管理變得更智能、更精細化。在公園中,智慧公廁實現人臉識別取紙、人流量及空廁位顯示、自動除臭、無障礙輔助等功能,游客游園體驗不斷升級。

  向美而生,讓居者幸福、來者流連、聞者向往。描繪這一城市管理和發展的美好願景,包頭正交出一份百姓滿意的答卷。(記者 呂學先 通訊員 趙遐)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