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直播間裡聊工傷 如何預防“有錦囊”

8月18日,通遼市《人社政策直通車》節目正在直播,通遼市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內蒙古誠達(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通遼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做客直播間,就工傷保險的預防措施、辦理流程、經驗做法、待遇領取等問題,各抒己見、出謀劃策。這也是人社部門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舉措。
工傷保險,又稱職業傷害保險,是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遭受意外傷害或職業病造成死亡或喪失勞動能力,所給予的補償。這種補償既包括醫療、康復所需費用,也包括保障基本生活的費用。
“我們不希望出現工傷,所以就在預防上下功夫、做文章。進企業、入工地、辦講座、發手冊,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工傷保險宣傳活動,普及工傷保險知識,增強企業知法守法的意識。把工傷預防做到位,就相當於穿上了防護衣。這既是一份保險,又是一種保障,雙重保護,更安全。”通遼市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主任趙玲說。
通遼市為做好工傷預防工作,在全市范圍內統一開展“工傷保險伴你同行”工傷預防主題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工傷保險宣傳冊、設立政策咨詢台、以案說法答疑解惑等方式,針對建筑、快遞、化工、商貿服務行業等35家重點治理企業,分門別類開展工傷保險主題宣傳活動。
“工傷預防的培訓效果太好了!極大提高了同事們的安全意識,公司也是受益匪淺啊!”通遼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工程師吳國明說,參加完培訓,公司立即對高危崗位操作人員和高頻事故崗位人員進行了重點關注和教育,從人的不安全行為、設備設施的不安全狀態、安全管理的缺失及缺陷、現場不良作業環境、企業應急管理體系5個方面開展了工傷隱患大排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實現了員工從“要我預防”到“我要預防”“我會預防”的態度轉變。
建筑施工企業工傷事故高發、職工流動性大,面對用工季節性強、從業人員維權意識弱的現狀,工傷保險到底上不上?怎麼上?內蒙古誠達(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段凌雪道出了自己的苦惱。
“建筑工地農牧民工比較多,有的活十天八天就干完了,還有一部分人沒干幾天就辭職了。這種情況,你說咋整?”
在《人社政策直通車》節目直播現場,通遼市社保中心工傷保險業務科科長單鵬給出了答案。
針對建筑行業的特點,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參加工傷保險,一是相對固定的職工,如企業內的行政管理、專業技術、后勤保障等人員,按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二是流動性較大的工作人員,如農牧民工或靈活就業人員,按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這樣就做到了工傷保險的無縫銜接和全覆蓋。
“工傷預防做好了,就從源頭上降低了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這是助企紓困的好舉措。人社部門主動服務、用心服務、有效服務,把這些好政策講清、講透,既給企業省錢,又保員工安全,兩全其美。”通遼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杜志軍說。
據了解,通遼市在工傷預防宣傳過程中,開展主題日宣傳9次,現場解答咨詢5100人次,新媒體線上參與11000人次,印發宣傳材料32000份,在主線公交車車身投放30天工傷預防廣告宣傳,800輛出租車LED屏展示工傷預防文字標語,定向推送10萬條工傷預防短信,以此增強重點人群參保意識,提高工傷預防能力。(王海霞)
來源:通遼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