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達拉特旗:“大破大立”讓農田變身“高大上”

2021年11月26日21:17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地處北緯40度,位於黃河幾字彎的達拉特旗自古就有“米糧川”的美譽。為切實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守護好群眾的“米袋子”,達拉特旗通過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按照“大破大立”的思路,實現了農田建設的高標准、耕地面積的再擴大和農業基礎設施的再提升,徹底破除了原先零散化、低效益的種植方式,現代化、規模化的農業發展新模式正在顯現效益。

進入11月份,室外的氣溫已下降到零攝氏度以下,但在王愛召鎮大淖村,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卻進行得熱火朝天。大淖村今年涉及改造的耕地共有29900畝,項目負責人告訴筆者,通過對原先溝渠交錯、高低不平的土地進行整理后,大淖村可以新增近3000畝耕地,新修建的灌溉渠道不僅可以為農戶節水,更大大節省了人工。

內蒙古弘澤水利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總監理工程師王梁說:“目前,斗渠、農渠、毛渠還有田間道路和生產路土方填筑、平整這些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我們計劃預計到明年4月底完成全部項目建設,不會影響農民春耕,建成以后田成塊、路成網、林成帶,所有的渠路將全部貫通。”

民以食為天,要想守護好群眾的米袋子,提高耕地的質量是關鍵。近年來,達拉特旗從各蘇木鎮耕地實際情況出發,在黃灌區制定了“大破大立”的原則實施高標准農田改造項目,在施工期內打亂原有耕地權屬,破除原有不完善的田間路、渠道、排水溝、防護林等,通過土地平整、渠道襯砌等工程確立新的農田框架,等項目建成后再重新進行土地劃分,讓原先零散分割,鹽鹼化、撂荒的土地變身成了“高大上”的萬畝良田。

家住昭君鎮四村村的村民蘇挨存就是高標准農田改造項目的第一批受益者。2019年,昭君鎮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2.84萬畝,其中就涉及到土地鹽鹼化較為嚴重的四村村,聽說實施標准化改造要打破原有的耕地權屬,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蘇心裡泛起了嘀咕。一方面擔心自己家原先有的幾畝“頭等地”會不會被置換出去,一方面又擔心工程不能按時交付會不會影響來年的耕種,當項目全部完工后,老蘇先前的顧慮都被打破了。今年他一邊繼續干自己的老本行,當農民種玉米,一邊又到當地新引進的企業裡打工,當起了工人,雙重“身份”也讓老蘇今年的收入翻了番。

“那時候種地就是這邊一攤攤,那邊一攤攤,澆地也麻煩,現在可省事了,渠路、柵子都給弄好,隻要一往回抽水就能澆了,真正給我們農民辦了件實事。現在我種地能掙個五六萬,打工能賺個七八萬。”蘇挨存開心地說道。

昭君鎮的許多耕地屬於傳統的黃灌區,土地鹽鹼化較為嚴重,再加上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當地的農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從2019年開始,該鎮分兩批實施高標准農田改造項目,涉及改造的土地共計4.57萬畝,原先50元一畝出租的土地都無人問津,現在每畝的承包費漲到了500元,卻依然是許多涉農企業競相爭搶的香餑餑。隨著當地高標准農田的建成,也為該鎮下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夯實了基礎。

昭君鎮綜合保障和農技推廣中心主任蘇立軍說:“下一步,我們計劃在全鎮擴大水稻種植規模,將傳統的玉米種植通過規模化經營集中流轉出去。通過大企業規模化經營,把當地的剩余勞動力返聘回去務工,不僅可以增加老百姓的一部分收入,還可以對昭君鎮整體的鄉村振興起到促進作用。”

目前,達拉特旗黃灌區已有6.54萬畝的耕地按照“大破大立”的思路進行了高標准農田建設,建成后在原來改造基礎上,可新增耕地面積約15%,通過下一步繼續實施的土壤改良、增補施肥、技術管理項目,以玉米來計算,每畝可平均增產約200斤。(閆娜 李慧龍)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