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城川鎮:百畝山藥喜豐收

金秋十月,收獲季節,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鄂托克前旗城川鎮的農戶們都因地制宜開始種起了山藥,眼下,更是迎高產、奪增收,全面進入採收季節。
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鎮章昂希裡村的山藥種植基地裡,筆者看到,二十幾名工人正在忙著挖溝、刨土、“起”山藥,新挖出的山藥,裹著泥土的氣息,被整齊地放在溝壟旁邊,呈現出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這些工人大部分是周圍村子裡的村民,每年他們都會來山藥基地打工,這裡離家近,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增加一份收入,馬樹梅就是其中的一員。
城川鎮章昂希裡村村民馬樹梅說:“我們在這裡打工種山藥,一天能掙180塊錢,離家近,不但能增加一份收入,而且又不耽誤自己家地裡的活,挺好的!”
種植戶胡磊告訴筆者,今年已經是他第三年種植山藥了,之前因為種植經驗不足,導致山藥產量、質量不高,兩次失敗的經歷並沒有擊退他要種植山藥的信心。通過網絡、電視等渠道學習新品種的種植技術后,胡磊先后以每年每畝1000元的價格承包了村裡兩戶的220畝地,共投資了200多萬元擴大了種植面積。如今,他還成立了霈雷山藥合作社,帶動著村民一起致富。
今年我們合作社種了300畝,每畝產量大概在3–3.5噸左右,按目前的市場價格,一斤2.4元,毛收入1.5–1.6萬。明年我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周圍的鄰居,也有人想種,我們會全力以赴去幫助他們去種,從田間管理到苗子選購等方面 ,包括將來以后銷售,一定會盡可能幫助大家,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給大家帶來好的收入。
據了解,章昂希裡村的土壤肥沃,屬於沙壤土,水澆條件好,特別適合種植山藥。合作社種植的300畝山藥因個頭大且口感好受到市場的青睞,將遠銷四川、雲南、江蘇、上海等城市,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來,城川鎮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公司”的發展模式,積極引導農民結合當地土壤、氣候等特點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作物種植,通過走出去學經驗,請進來興產業,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和市場信息,加強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模式推廣應用,推進規范化種植、科學化管理,實現作物增產增收,同時不斷完善制冷儲存、生產加工等硬件配套設施,延伸產業鏈條,讓特色產業種植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閆麗 白亞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