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亮麗北疆黨旗紅

興安盟:讓鄉土人才投身田野“大顯身手”

張聿修
2021年07月30日15:36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一開始開過商店,后來也嘗試過牛羊養殖,但是收益都不是很好。后來看到巴馬香豬的介紹,仔細考慮后決定養著試試看。”興安盟烏蘭浩特義勒力特鎮東包嘎查村民楊寶軍在創業路上不斷嘗試,在村子裡率先養殖巴馬香豬,經過多年的養殖,香豬數已經從一開始的8隻發展到現在的43隻。

多年來,當地禽畜養殖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由於缺少特色、優質化的禽畜產品,養殖產業發展具有一定局限性。通過看電視楊寶軍了解到了市場前景較好的巴馬香豬養殖項目,並前往長春學習養殖技術。自己致富成功的同時,楊寶軍也不忘了幫助他人,他把養殖經驗分享給村民,大家跟他一起發展起了香豬產業。

在興安盟,像楊寶軍這樣帶動鄉親一起致富的鄉土人才不在少數,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鄉土人才孵化中心”成員。

近年來,農村牧區青年人才大量外流,嘎查村發展黨員難、選配干部難、帶富人才培養難問題逐漸凸顯。興安盟探索在各蘇木鄉鎮建設“鄉土人才孵化中心”,摸排選拔嘎查村優秀農牧民,實行青年黨員、嘎查村后備干部、創業帶富人才“三位一體”培養,為助力鄉村振興建設一支鄉土人才隊伍。

今年49歲的高忠生是烏蘭浩特市葛根廟鎮“鄉土人才孵化中心”成員,也是葛根廟鎮浩特營子嘎查黨支部副書記、金倉米業負責人。有著豐富水稻種植經驗的他,通過“鄉土人才孵化中心”,積極發揮共產黨員“領頭雁”作用,帶領其他中心成員為村裡的綠色生態大米開拓市場。

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葛根廟鎮“鄉土人才孵化中心”的成員高忠生(中)介紹產品。人民網 張聿修攝

“鄉土人才孵化中心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通過鄉土人才孵化中心的引領,我們到各地考察學習開拓了眼界,學習了技術。以前我們是種水稻賣稻谷,現在我們是種水稻賣大米。”高忠生告訴記者,浩特營子嘎查以前沒有加工廠,水稻成熟后,村民要麼自己把稻谷運到別處加工,要麼等人上門來收購。2019年,葛根廟鎮投資636萬元建成了總佔地面積22畝的葛根廟鎮聯村集體經濟稻米加工廠。高忠生抓住機遇,組織村民成立了金倉米業有限公司,承租了加工廠。2020年,金倉米業統一全鎮水稻8000畝,投產第一年,共生產銷售大米1000余噸,實現產值500萬元。

高忠生查看水稻長勢。興安盟委組織部供圖

對於“鄉土人才孵化中心”成員,興安盟注重強化效果導向,進行個性化教育培養。對全盟所有嘎查村45周歲以下的優秀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返鄉創業人員、黨員村民代表、致富帶頭人等進行摸底調查,建好優秀青年農牧民信息庫。採取“個人申請、集體推薦、支部考察、黨委審定”工作流程,入庫人選向中心提出接受集中培養鍛煉申請,由中心黨支部根據申請人培養意願和能力水平編入中心管理。

興安盟結合嘎查村工作崗位需要設計培訓項目,將群眾工作、鄉村治理、便民服務等作為重點設計培訓項目。組織開展蘇木鄉鎮機關跟班學習、嘎查村試崗鍛煉,組建專項工作突擊隊等方式,幫助學員在實踐中增長中心成員本領。同時,建立結對幫帶機制,充分發揮鄉村干部、創業能人、專兼職講師等群體的帶動作用,幫助學員解決創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葛根廟鎮鄉土人才孵化中心成員參加種植技術能力提高班。興安盟委組織部供圖

經過“孵化”的人才,不僅可以優化基層黨員隊伍結構,興安盟還將服務意識強、工作作風好、能力素質高的成員確定為嘎查村后備干部,及時補充到嘎查村干部隊伍。此外,支持學員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小微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帶富領富作用。經過培養鍛煉,目前,有613人成為“創業帶富”能手,新創辦合作社161個。

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鄉村強。鄉土人才孵化中心成立以來,已將當地一批優秀農村青年培養為嘎查村后備干部、致富能手等,為當地鄉村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目前,興安盟57個蘇木鄉鎮全部建立鄉土人才孵化中心,3300余名符合條件的農牧民接受集中培養。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