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鄂尔多斯

内蒙古达拉特旗:构筑大农业 绿野涛声逐浪高

2021年11月04日15:45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秋色已暮,寒意渐生,而达拉特旗沃野乡间依然涌动着勃勃生机。树林召镇鲜农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一栋栋高标准大棚内绿意盎然、硕果妖娆;王爱召镇王爱召村“田野三兄弟”种养合作社,成千上万只白鹅曲项欢歌、振翅长鸣;昭君镇沙圪堵村稻米加工厂,车辆穿梭、机组轰鸣……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场面构成达拉特旗现代农牧业的别样“丰”景。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达拉特旗以构筑大农业为支撑,以“打造‘北纬40度,黄河几字湾’健康安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增收、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农牧业的绿色画卷正铺展开来。

规模化发展 厚植沃土固农

秋意浓,仓廪实。白泥井镇海勒素村“全国种粮大户”王五命的几千亩大田里机声隆隆,人们正忙着收割麻子、收储草墩。近两年,王五命依靠科学种田和规模化经营,成为全旗推动传统种植模式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先锋。2021年,王五命的种植规模已扩大到3600亩,肉羊、绒山羊养殖规模发展到400多只,纯收入预计在120万元以上。他的经营是达拉特旗现代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达拉特旗通过整合资源,捆绑各类项目资金,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9万亩,全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9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83.8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在先进理念的引领和物质装备的有力推动下,全旗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大户承包经营,联户合作经营,企业规模经营”等多种新型经营模式不断涌现。以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为主的现代农牧业新的经营主体逐渐形成,农牧业生产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特点更加凸显。目前全旗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比重达到60%以上。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新型土地合作经营近60万亩,改良盐碱地13.8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9.5%。

产业化经营 龙头带动富农

近段时间,位于王爱召镇新民堡村的海高牧业示范牧场项目建设工地各项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海高牧业示范牧场是蒙牛、中化农业、中粮集团合作建设的有机奶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18亿元,计划五年内建成。建成后,全群存栏3万头,日产鲜奶580吨,年需青贮玉米5万多亩,将带动本地5万名农牧民就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源活水。

达拉特旗采取外引内扶等多种举措,集中引进扶持起点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看好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全旗相继引进伊利、蒙牛、东方希望、中化农业等国内大型涉农企业25家,培育市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51家,涉农企业总数达到579家,培育形成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4000多家;建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8个,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11家;组建以龙头企业牵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牧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11个,农企利益联结率达到62%。

依托龙头带动和市场驱动,达拉特旗积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重点培育壮大粮食、蔬菜、乳肉、水产等主导产业和水稻、鲜食玉米、小杂粮、高端牛肉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旗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为65∶18∶23,粮食产量突破16亿斤,全旗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4.76亿元。

品牌化增收 绿色品质强农

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的糜米加工生产车间里,红彤彤的糜子经过多道脱粒工序,最终加工包装成黄澄澄的“打瓦壕”糜米,等待着销往远方。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糜米在当地久负盛名,为把好产品推向更广阔的的市场,大红奎村注册了“打瓦壕”商标,并被选入“黄河几字湾”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大红奎村共种植糜子1000亩,预计纯收入60万元以上。

2019年,达拉特旗开始实施“黄河几字湾”区域品牌战略,并从品牌策划、设计到管理,从农畜产品的生产、销售到质量体系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架起了联农带农“彩虹桥”,为全旗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达拉特旗围绕建设绿色、健康、安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地对接起来,通过强化降肥、减药等措施,推行绿色化、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和可追溯体系,推进“两品一标一新”认证,提高了农畜产品市场占有率,形成了品牌效应。目前,全旗培育形成响沙酒业、东达蒙古王2个全国驰名商标和真金、蒙祥等23个著名知名品牌,累计认证“两品一标一新”产品51个,年产有机农产品22.5万吨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产量比重提高到35%。

2021年,“黄河几字湾”公用品牌入选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180多种农畜产品成为绿色农业名片饮誉四方,产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十四五末预计达3亿元以上。品牌农业敲开市场大门,逐步成为农牧民的“金饭碗”。

市场化运营 产销联动助农

达拉特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大厅这段时间异常热闹,线上带货直播,线下互动交响,一箱箱绿色农产品搭乘“网络快车”逐梦远方……

达拉特旗健全完善农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体系,补齐农畜产品营销短板,打造优势农产品产供销联合基地和市场网络。积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经纪人等新型农牧业营销主体,有效衔接产品与销售市场,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家庭农牧场)”的模式,形成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带动了一批家庭农牧场和种养大户直接参与市场流通、营销。强化“农超”“商超”对接,通过建设农产品直销店、集散市场,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围绕完善“互联网+”运营机制,扩大“线上线下”交易面,推动本土产品实现网上交易。

目前,全旗从事农牧业生产营销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殖大户达1000多家,从事流通的经纪人达1600多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流通企业达到34家,建成农产品物流园区4个、储藏保鲜库7座、市内直销点13家,启动运行旗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17个。组建成立内蒙古几字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优质农特产品的营销,在呼包鄂地区开设7家线上+线下+大数据+大物流新零售直营店,同时逐步向北京、成都、重庆、杭州等大城市辐射,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让贫困户农产品“搭便车”。

社会化服务 科技赋能兴农

2021年,王爱召镇南红桥村增胜社将1180亩土地按照农牧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规定全程托管给中化农业达拉特旗技术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中化农业按照“科技+专业服务”模式实行土地连片种植,对土地“从种到收”开展全程化、保姆式服务。托管土地预计每亩纯收入1100多元,对农牧民来说,既省心省力又增产增收。

达拉特旗健全完善农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三服务一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农牧业服务水平。全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本土涉农企业与科技院校合作,建立包括聘用人才、委托开发、技术转让与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为全旗引入更多的农牧业科技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构建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了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为现代农牧业的转型发展插上了翅膀,增添了动力。搞好信息服务,通过移动短信平台、手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农牧业信息网,拓宽农牧民对种养殖技术、农牧业政策、农畜产品市场、病虫害和疫病防治等各类信息获取渠道。充分发挥苏木镇综合服务站功能,加强村级信息员队伍建设,逐步建成“旗有信息平台、镇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农牧业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各级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政府拿出资本金存入银行,运用杠杆化作用,激发银信部门参与农牧业建设的积极性,有效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有效解决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发挥金融合力,支持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增收,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达拉特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踏歌奋进,声声急!

厚植沃土固农,龙头带动富农,绿色品质强农,产销联动助农,科技赋能兴农,达拉特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转型跨越,创新致远,步步高! (石玉森)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