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北疆党旗红

筑巢引得“孔雀”来 乡土人才兴乡村

张聿修

2021年06月27日16:03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孔雀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而处在温带的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却迎来了几百只孔雀在这里繁衍生息。

“我们合作社是从2011年成立的,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把孔雀的家从南方搬到了北方,主要的品种有印度蓝孔雀,然后还有白孔雀和花孔雀。”乌兰浩特市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海南和姐姐周海燕返乡创业,把孔雀引进家乡,在村里开起了“致富屏”。

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里的孔雀在开屏。人民网 张聿修摄

经过十年的精心饲养,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孔雀数量已经从十几只发展到了200多只,孔雀产品远销各地。不仅如此,玲琅满目的孔雀羽毛手工艺品也向人们展示着合作社拓宽致富路的生意经。

“孔雀非常的漂亮,浑身上下都长满了艳丽的羽毛,它的羽毛有一种虽经数百年不褪色的神奇魅力,所以用它脱落的羽毛制作的工艺品非常受我们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们制作的工艺品有孔雀标本、孔雀羽毛粘贴画、针头饰、羽扇、面具等好多种系列,现在我们合作社已经拥有了上百种的羽毛工艺品。”周海南告诉记者。

周海南向记者展示用孔雀羽毛制成的手工艺品。人民网 张聿修摄

同时,为带动村里妇女增收,周海南还为农闲的妇女进行技术指导。她在自己的养殖基地里办起了孔雀羽毛工艺品制作培训班,免费提供原材料、在家就能轻松做的增收项目,吸引了周边村镇的闲置劳动力前来学习。

“我有空闲时间就过来,来做手工一天能挣100块左右,家门口干活增加点收入,学会了技术,做手工省事还挣钱。”漂亮的孔雀羽毛以及五颜六色的各种饰品原材料堆放在桌子上,在修剪、粘合之后,一只雏鸟的模型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杜艳的手掌之上。

杜艳正在制作手工艺品。人民网 张聿修摄

村民们做好的所有产品,周海南都会回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走向全国,最贵的工艺品能卖到5000元到8000元不等。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周海南的工艺品原材料也不仅局限于孔雀羽毛,也向周边搞养殖的农户收集鹅毛、鸡毛、鸭毛等,做成丰富多样的工艺品,让羽毛“变废为宝”,增加农户收入的附加值。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周海南和姐姐周海燕是“乡土人才孵化中心”的成员。乌兰浩特市结合 “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建设对农村优秀青年农牧民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困难及挑战进行调查研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为乡土人才解决了技术难题,同时也为乌兰浩特市重点实施项目提供了智力支持。通过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搭建人才平台,让乡土人才从“单飞鸟”变成“领头雁”,提高致富带头人的实践能力。

目前,乌兰浩特市各乡镇 “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像周海燕、周海南这样的乡土人才不断涌现。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社技术交流推广、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优势,聚集、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乡土人才,建立健全中心成员流动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培育和储备一批农业先进技术传播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基层组织“顶梁柱”和群众致富领路人,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锻炼培养乡土人才的双向良性互动。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