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根村的“优富美”

2021年04月25日08:49  来源:内蒙古日报
 

  阳春三月,花红柳绿,万物复苏。清晨的太阳刚刚爬上山头,静谧的乡村上空便升起袅袅炊烟。

  走进林西县十二吐乡西山根村,只见花园式住宅排列整齐,设施大棚成方连串,养殖小区规范有序,淳朴村民笑意盈盈……村部的“大喇叭”传送着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村现在建得跟城里一样,住着舒坦,生活幸福,别的村不知有多羡慕呢!” 村民于秀云自豪地说。

  过去的西山根村很美,但最大的问题是穷,贫困发生率达到46%。为让全村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村两委班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肉牛产业,为村民铺就一条产业致富之路。2016年到2020年,村里以每亩400元至6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7000余亩,建设日光温室大棚1000栋。全村70%的村民享受到土地红利,部分村民或买或租自主经营日光温室大棚,当上了新型产业农民,其中6户贫困户通过自主经营发展成了富裕户,每户年收入15万元,实现了“一个棚脱贫、两个棚致富”的目标。

  “大棚蔬菜改变了我的生活!”提起大棚蔬菜村民孟显难掩激动之情。他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2018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拥有了一栋蔬菜大棚,通过种植西红柿,当年就脱了贫。“国家给房子和大棚,咱有啥理由不努力!我现在年收入两三万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孟显乐滋滋地说。

  大棚蔬菜让农民种出好日子,肉牛又为百姓“驮”来了财富。周国文养牛已有9个年头,是村里的养殖大户。说起养牛的好处,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养牛确实挺好,我一年收入50多万元。去年村委会征了500多亩地,给我们老百姓扩建牛棚,我申请了1200平方米,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好政策扶持、好干部领队,我干劲儿可足了。”

  村党支部书记刘占林说:“养牛在西山根村已经形成了气候,养殖户由当初的几十户发展到现在的180多户,存栏1万多头,年出栏1万多头,纯收入3000万元以上。用我们土话说,‘左手挎着菜篮子,右手拿着牛鞭子,赶着黄牛奔小康’,现在这种成果是大家努力和坚持换来的。”

  再富裕也有弱势群体,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年老多病或先天性残疾群体,只能靠政策保障。西山根村采取“易地搬迁+养老”模式,把65岁以上无劳动能力的老人搬迁到幸福互助院,采取“兜底保障+产业分红+分布式光伏”扶贫模式,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产业稳、可致富。又在幸福互助院设置护水员、护路员、护灯员和护卫员等公益性岗位,通过“四员”对全村饮水、公路、照明、卫生等设施进行网格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管护,每一段路、每一盏灯、每一个水龙头、每一片山林都有人守护。

  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惠及下,幸福互助院50户97人开启了新生活。村民唐广霞笑着对记者说:“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没事就到活动室、图书室,头疼脑热就到卫生室,每天保洁员把屋里和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就舒心。”

  老百姓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需要同步提升。西山根村两委班子通过开展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真正使讲文明、树新风、学科技成为广大农民的新风尚,让助人为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2018年7月,西山根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乡风文明从差到优、村民从贫到富、村容村貌从乱到美的巨大转变,西山根村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村”“全区卫生村”“全区优秀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今年,村里将加强完善设施园区建设和肉牛养殖小区建设,力争再建4万平方米的新养殖小区,年出栏肉牛1.5万头。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方面,要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村规民约和公益岗作用。我将继续带领群众在致富路上迈开大步,努力达到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人和谐的目标。” 刘占林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王塔娜)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