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筒子楼”到“电梯房”,从“蜗居”到“宜”居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又有88户居民告别“筒子楼”

2021年03月20日10:50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3月18日上午,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工农兵路筒子楼棚户区房屋征收指挥部迎来了几个“特殊”的客人,5位工农兵路筒子楼棚改项目第二批涉迁居民将写有“忠于职守 为民服务”的锦旗交到了政府副区长李刚手中,“感谢政府,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从‘筒子楼’住进了‘电梯楼’,蜗居变宜居。”涉迁居民王晋明激动地说。

“房屋小半间,抬头能望天;三世同堂住,睡觉肩靠肩。”棚改启动前,去过回民区工农兵路片区的人,都会被那里落后的居住条件所震撼:多数居民一家几口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内,“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不御寒,夏天雨水灌,解手排长队”是棚户区居民的生活写照。

工农兵路社区筒子楼棚户区位于回民区海拉尔西路以北、工农兵路以东、海溪家园以西、盛泰雅园以南,始建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总占地面积约100亩,总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该地块内有7栋筒子楼,10栋旧楼房,38排平房,9个小厂区,1所小学,1个幼儿园,危房集中且环境脏乱差,居民对棚户区改造的期望十分强烈。

“安居才能乐业,要千方百计帮百姓圆一个安居梦。”棚户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回民区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推进力度,用真情下决心花气力解决好这个问题。2017年回民区正式启动了筒子楼改造,共涉及拆迁户1200多户,截至目前,通过采取货币补偿或房屋安置已经完成房屋征收95%。

作为市、区两级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和回民区改善民生的头号工程,在工农兵路社区筒子楼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工作中,回民区“不与民争利、阳光动迁、群众工作方法”房屋征收三原则深入百姓心里,政府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变“征收工程”为“安居工程”,被征收户也从“要我搬”变成了“我要搬”。征拆之初,回民区从全区各单位抽调干部分派棚户区各工作组,做好入户动员征拆准备,全面掌握棚户区内居民住房、人口、安置意愿等情况提供了人员保障,真正做到“房产状况清、动迁面积清、补偿数量清、群众意愿清”,为推进工农兵路筒子楼棚户区改造工作加快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加快回迁房安置工作,回民区政府实施兜底保障政策,切实解决群众回迁难问题。面对复杂情况,回民区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与部分被拆迁人代表座谈并听取意见,与原开发企业沟通对接,分门别类梳理回迁户的诉求。在此基础上,坚持司法与行政并举的工作原则,有针对性地一步步解决回迁路上的各种障碍。在企业股东矛盾、企业收购、房价上涨等问题导致无法安置回迁居民的情况下,实施民生兜底保障政策,在先期完成第一批回迁安置的基础上,力争在2021年春节前让第二批88户回迁居民得到回迁安置。

和王晋明一样,2021年春节前,作为第二批回迁户的王呈岐老人也欣喜地收到了政府送来的一份“特殊春节礼物”——一栋116平米的新楼房。签合同、办理交房手续、领取新房钥匙,一上午功夫就办完了各种手续。

“南北通透、阳光充足,三室一厅、浴室卫生间,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也不必半夜爬起来去公共厕所。”已经82岁高龄的王呈岐老人兴奋地说。王呈岐老人原有房屋面积是80平米,这次回迁选的新房是116平米,按照征收补偿安置政策,只向售楼部交了四万元就办理了交房手续。这两天,老人新房的水电线路已经改完,正在搬运沙子、水泥,准备铺地砖。走在绿树成荫、配套设施齐全、规划有序的小区,对未来的新家,王呈岐老人充满期待。

棚户区改造是为改造城区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民生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使困难群众告别“忧居”,一直是回民区民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三五”时期,回民区159个老旧住宅小区和12个棚户区完成改造。今年,将启动实施刀刀板、倘不浪、什拉门更村、孔家营村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车站西街动力机厂危旧宿舍区、少年宫西侧平房区、县府街彩印厂3个边死角区块改造,加快推进温泉酒店等6宗土地整理,启动实施总建筑面积97.4万平方米的4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拓展城区发展空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城区。(李珍)

(责编:张雪冬、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