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辽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堵点、难点,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实体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手机移动端、自助服务建设,促进“一网一门一次”融合,增强了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用更好的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前不久,内蒙古诚达(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6个工程项目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人通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提交所需材料,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受理后,市住建局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网上审批,当天下午就核发了施工许可证。整个办事过程只用4个小时,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了93%,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等环节全程在网上运行,让办事群众、企业真正享受到了“指尖上的审批速度”。
通辽市有序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让企业办事更便捷高效。在市旗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工改专区和综合受理窗口,涉及工改的办理流程、审批事项和办理环节全面优化。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68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不用多次来回跑了,办理营业执照时我只跑了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一次性就把事情办成了,的确很方便!”市民刘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省心”主要得益于通辽市“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的有序推进。在“一网通办”方面,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成并稳定运行,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接入“蒙速办”特色应用事项33项,累计梳理电子证照769个、办理电子印章292枚,实现了便民利企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在“只进一扇门”方面,全市审批服务事项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应进必进;在“最多跑一次”方面,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占入厅事项的90%以上,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目标。
简政放权,让管理更加高效规范。2016年以来,按照自治区政府相关要求,先后三次对市旗两级行政权力进行梳理,确保了“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审批”。截至目前,市本级行政权力事项6874项、公共服务事项162项;旗县级行政权力事项47365项、公共服务事项2042项。通辽市积极开展变相审批清理工作,对各地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定期进行清理,确保各项审批工作依法规范行使。目前,未发现市旗两级政府及部门设置变相审批的行为。对国家和自治区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协调指导各地各部门认真做好承接工作,确保各级各项行政权力平稳承接、规范行使。截至目前,市本级共承接自治区下放事项1011项,各旗县市区承接下放事项45项。
市民热线让群众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市民心里“热乎乎”。通辽市建立了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派单、旗县分中心跟踪督办、街镇(苏木)具体承办的三级办理体系,新的市民热线服务大厅已经交付使用。截至12月底,12345市民热线共受理市民各类诉求12.55万件,群众诉求综合响应率98.25%、解决率96.93%、群众满意率96.28%。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人民网地方领导市长专区回复率位列盟市领导第1名。
2019年以来,通辽市围绕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等营商环境重点指标,先后开展了两轮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集中整改了一批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使通辽市营商环境质量显著提升。通辽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从2018年全区倒数第三位升至2019年全区第五位,并被评为“2019年中国优质营商环境典范城市”。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通辽市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更有力的工作举措,不断提升通辽市政务服务水平,为优化营商环境不懈努力。(记者 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