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绝不让脱贫群众再返贫

2020年08月12日09:03  来源:内蒙古日报
 

盛夏的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花红柳绿,生机无限。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能、尽全县之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县2018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6%,2019年退出国贫县,13050名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成果背后,是武川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紧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也是武川县持续发力稳就业、强产业、补短板,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向着全面小康的新征程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

该县坚持把防止返贫和新增致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创新工作措施,打好返贫致贫预警“阻击战”,确保贫困群体稳定脱贫不返贫。针对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4128户780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缴纳商业保险500元,最大保额可达25万元。对非建档立卡的常住人口,每人缴纳人身意外保险和财产保险120元,保额可达2万元。同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品种、补贴范围和补贴面积,将全县170万亩农作物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实现了贫困户种植品种和亩数全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常见、多发的9种慢性病,由二级以上医师出具长效处方,采取“一人一方”的个性化救助方式,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购买合规药品,应用健康扶贫基金报销比例为90%,全年限额3000元;其他基本医疗管理的慢性病,按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未到90%,由健康扶贫基金按照90%兜底,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发生。

结合乡村振兴,武川县因地制宜谋划乡村产业,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求。在全力推进扶贫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因地制宜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基础上,以产业扶贫助推“造血”能力提升。在西乌兰不浪镇红山子村试点推进入股企业返还红利注入村集体产业合作社,村“两委”班子投入部分资金、贫困户以土地流转等方式,参与合作社运营,进一步强化扶贫资金与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群众牢牢吸附在产业项目链条上,让贫困人口能够持久增收,切实打破以往逐年将红利资金分光吃尽的做法,彻底解决“一分了之”“一股了之”“一发了之”的问题。

此外,武川县全面提升与北京门头沟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合作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扎实推进2020年京蒙帮扶项目和合作项目落地落实。同时,借助通用技术集团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落地中国通用武川扶贫产业合作区。(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杨丽芳)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