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集体经济促增收 西红柿映红好日子

富丽娟 张聿修

2020年06月18日12:28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火犁村设施农业园区的温室大棚里,西红柿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村民们正穿行其间挑选、采摘西红柿,忙得不亦乐乎。

“村里的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西红柿,我从春天开始就在这干活,咱们的西红柿不上农药化肥,个大、红沙又保甜。”正在采摘西红柿的王子玲和记者说。

庆和镇陈家村村民王子玲正在采摘挑选西红柿。张聿修 摄

设施农业园区里每天都需要工人进行管理维护,这些工人都是庆和镇及其周边的村民,且大部分是贫困户。工人们的工资按日结付,每天有一百多元的收入。“我和我老伴年纪大了,在外面打工人家不招我们。”王子玲是庆和镇陈家村的村民,“现在有了西红柿大棚,我们在这干活,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能补贴家用,离家近还方便。”火犁村设施农业园区以产业扶贫促增收,将西红柿做成壮大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好东西不愁卖,更不愁卖不上好价钱。“我们目前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和柿缘’,除了供应市区外,还销往吉林、黑龙江等地。”火犁村党支部书记于艳春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村里的“和柿缘”品牌西红柿能买到3块钱一斤,比市场同类西红柿翻了一倍的价格:“就这样卖的也非常快,早市上咱家西红柿非常受欢迎,来的都是老顾客。”

庆和镇火犁村设施农业园区工人分拣西红柿并装箱。张聿修 摄

庆和镇火犁村设施农业园区占地432亩,主要种植硬粉西红柿、409小柿子、皇贵妃番茄、普罗旺斯番茄,每棚每年纯收入在10—15万元,预计可实现年利润200万元以上,带动1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村里以“党支部+公司”模式,谋划发展路子。再将林地流转给海天制药实现村集体增收的基础上,镇党委审慎思考,决定通过“抱团发展”破解难题,建设可壮大集体经济的设施农业园区,由16个村作为投资主体注册成立村投公司,并得到科尔沁区委组织部乡村振兴125万元扶持资金的支持。项目占地432亩,一期建设“寿光模式”第八代暖棚46座,同步建设“一带一路”彩椒出口基地,每棚每年纯收入在10—15万元。 同时,村党支部村级依托海天制药公司,成立药材种植合作社,党支部种植1000亩药材,年可实现集体收入60万元。

火犁村设施农业园区打造“和柿缘”品牌,除了供应市区外,还销往吉林、黑龙江等地。张聿修 摄

村子富不富,关键要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关键要看“领头羊”。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是打造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庆和镇推行“党建+”模式,开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行动,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使全镇2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逐步实现了群众增收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融合。

近年来,通辽市鼓励引导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基层党组织与农牧民经济利益联结纽带,充分发挥党组织牵头引领作用,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全市2019年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超过3亿元,其中收入5万元以上的嘎查村达1618个,较2018年提高49.8个百分点,脱贫攻坚物质基础不断巩固,实现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致富增收“双赢”。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