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左中旗保康镇苏吉嘎查,贫困户曲维民正在打扫院子:“我跟老伴儿都60多岁了,没有赚钱能力,这几年都是靠国家照顾,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老伴儿也活不到今天。”7年前,曲维民的妻子崔香莲被诊断患有一种罕见病——胃间质瘤,每个月都需要大笔的医疗费用。2018年,曲维民患上直肠粘膜脱垂等疾病,身体大不如前,这让本就难以为继的家庭雪上加霜,高额的治疗费和长期的医药费成了老两口无法承受之重。
视角转到巨宝山村村民孙金华家。2012年,孙金华遭遇车祸,多处粉碎性骨折,治疗花费8万多元。祸不单行,丈夫刘金福2014年确诊为食道癌,两口子艰难地凑齐费用做了手术。不料病情恶化,2019年又做了第二次手术。“没生病之前家里条件还行,自从生了病,生活就有了压力,去年做第二次手术花了10万多块钱。”刘金福无奈地说。
类似的家庭在科左中旗不在少数,近年来,该旗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通过开展兜底保障摸底排查,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的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用,精准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并及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资金,托起了困难群众的幸福底线。
保康镇民政助理赵宝军介绍说:“除了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外,政府还进行了保障兜底,让贫困家庭享受低保。现在很多政策都可以叠加,除了合作医疗报销、医保医疗救助以外,额外花费巨大的,民政部门还根据额度进行临时救助,几项政策叠加后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现如今,曲维民夫妇的病情有所好转,人也有精神头儿了,家里养了十多只母鸡;孙金华夫妻俩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养起了牛,还建起了大棚,种植香菜和辣椒,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兜底脱贫不是终点,为确保困难群众真脱贫、防返贫,该旗聚焦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的经济状况,把符合农村低保政策的,尤其是患有重病、重残、无劳动能力的优先按程序进行认定,并及时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同时,把农村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脱贫的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的有效对接,统筹实施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截至目前,该旗城乡低保共调整3355户、684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8600.01万元,其中发放城镇低保金1854.64万元、农村牧区低保金6745.37元。(唐丽雅 珍珍 张蔚 萨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