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为目标 深改做支撑 老城区焕新颜

——包头东河交管大队服务群众工作侧记

2020年06月01日15:51  
 

东河区是包头市的老城区,因东河(古称博托河)流经区内而得名,辖区面积470平方公里,共有主次干道及支路235条,道路总长200余公里,机动车保有量8.27万辆、驾驶人8.64万人,中小学33家,重点运输企业7家。今年以来,面对基础设施差、路网增量严重不足,交通管理工作压力较大的现状,包头东河交管大队紧紧围绕支队“科技支撑、改革驱动、宣传引领”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胆创新、主动作为,以打造“最优警务模式、最优出行环境、最优便民服务”为目标,深化警务改革,夯实基层基础,优化交通组织,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营造了文明、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老城区道路焕发“新容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勤务优化,“网格化”管理,出警速度再快一秒

“我刚报完警,你们就来了!快帮我看看该怎么办?”市民李女士刚一见到民警后便急急地开始讲述5月15日发生在路上的惊险一幕:当天17:10时左右,天空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她驾车行驶在建设路与查干鄂博路北交叉路口附近时,突然听到车后传来巨大的闷响声,李女士猛踩刹车,当她跳下车后顿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路边的多棵树被大风刮倒,其中的一棵正砸在她的车顶上!她立即报警。东河交管大队指挥分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指派第二警务区执勤民警赶往现场。3分钟,民警到达现场,快速封闭道路、疏导车辆、提醒过往车辆及行人绕行,引导事故车辆有序转移,配合园林部门处理倒地大树……

高效研判联动、快速出警处置。今年以来,东河交管大队全面落实包头交管支队深化“316+N”精准勤务模式、拓展“交巡一体化”合成作战机制的总体部署,推行“大数据+网格化”警务区勤务机制改革,提出“快速出警就是最大限度保护群众利益”的服务理念,以“大数据指挥分中心服务平台”为依托,将辖区作为一个网格整体,根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交通治安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以警务区为单位划分成三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再以警组为单位划分成8个小网格,小网格又划分成为若干个微网格,每个网格均由“民警+辅警”组成的巡逻小分队“包干”管理,采取“高峰站点,平峰巡线”的方式,负责各网格内的交通秩序管理、交通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企业源头监管、社会治安管控等工作。

“通过对历年交通事故进行分析研判,三大警务区根据重点人群、重点车辆、重点路段、重点违法行为进行精准布警,并开展常态化违法整治,保证每周各网格区域都有警巡逻、有警整治,并针对每个网格交通特点,在常态化整治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提高严管严查频率,震慑交通违法行为。”东河交管大队大队长刘雪峰介绍说,“实施‘大数据+网格化’勤务机制改革以来,最大的变化是出警快、处警快,情况上得来,措施下得去。”以往,值班民警一般在中队等待接警,但现在,中队的接处警已由“静态候警”向“动态巡逻处警”转变——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同时排查路面安全隐患,实现全时段管控、全覆盖管理,消除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辖区巡逻覆盖里程大幅度提升,出警时间缩短近90%以上,见警率达到了95%。

组织优化,完善设施,“瓶颈”道路不再拥堵

“新护栏、新标线,车畅其流,车流有序。行驶其间,车身平稳,车过无声……这应该就是我们驾车最幸福的状态。东河区的交通真是越来越好了!”每天上下班驾车途经南门外大街的市民赵先生高兴地说。为进一步提升交通安全治理水平,东河交管大队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为契机,在东河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交通设施和组织管理为突破点,进一步规范城市静态交通管理,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

包头市中心医院东门与公园路小学大门分别处于公园路西、东两侧,正常情况下,中心医院所有车辆应从位于环城路的北大门进入,从公园路的东大门驶出,然而,经常有车辆违规强行左转,再加之公园路小学接送孩子上下学车辆多,势必导致交通拥堵,事故频发。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东河交管大队在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并与医院、学校沟通交流后,对此处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在中心医院东门及公园路小学西门门口加装200余米的隔离护栏及锥桶,有效阻止违规左转车辆,经过一段时间运转,该路口拥堵问题减缓,通行能力大大增强。

南门外大街是东河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是通往包头机场、包头东火车站的主要道路,承载着东河区90%以上的公交线路。日常的车流、人流密集,沿线又分布着众多商品集散市场、店铺,包头市第八医院(原铁路医院)也位于该路段,交通管理压力巨大。为有效解决该路段长期以来机车混行问题,东河交管大队会同支队各相关业务部门,迎难而上,克难攻坚,起早贪晚,加班加点,先后数次修改交通组织,并积极协调住建部门、城市执法局等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分别在南门外大街、东西门大街、西脑包大街安装了美观实用的国标1150型中心隔离护栏4077米。目前,安装工作基本完成。据初步测试,加装隔离护栏后,各路口的通行效率均有所提升,提升幅度约20%。

在最大限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为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创造一个和谐的交通环境的同时,东河交管大队还深挖道路潜力,及时排查道路隐患,竭尽所能确保交通参与者出行更安全、更便捷。西脑包大街与北梁二路交叉口为由北向南的长下坡丁字路口,西脑包大街与四道巷交叉口与该路口距离较近,而两路口之间还有一家超市,该路段人流、车流较大,在冰雪、下雨天气下坡路停车容易造成追尾等交通事故,如果设置信号灯管控,又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东河交管大队经过实地调查后,决定在该路段设置中心隔离护栏,只允许车辆右转,有效地杜绝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服务优化,主动作为,便民利民再靠前一步

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顺应新时代的新特点和人民的新需要。东河交管大队以更好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为导向,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通过拓宽服务渠道、规范服务行为、精简前置材料、缩减办事环节、再造业务流程、压缩承诺期限等方式,不断提升车驾管服务效能,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东河交管大队依托“交管12123”App和“包头交警”APP,对因复工复产需要申请车辆通行证的企业,开通电子通行证办理渠道,对生活资料、应急保障及农副鲜活产品运输车辆实行特事特办,在线审核,实现“一分钟申请,三分钟办结”;深入推进线下“一窗式”、线上“一站式”服务模式,大力实行延时服务、错时办理、预约办理等服务,单项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短8分钟;优化服务细节,在服务窗口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的同时,对申请办理业务所需材料不全的群众,使用“一次性书面告知单”,坚决不让群众跑第二次;简化办事流程,推出“免复印、免填表、免拓印、免提交“等四项措施,进一步降低群众办事支出;建立走访联系制度,开展定期上门到车属企业征询意见,通过信息反馈,倒逼问题整改,今年已为车属企业、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个;开通“通行证延期业务”微信群,车属单位在通行证快到期时只需按要求提前将申请表提交到工作群内,剩余步骤全部交由大队内部流转进行。业务办结后,大队业务员通过工作群通知车属单位办事员领取通行证即可,由原来需跑两至三次才能办完的业务压缩到“一次办结”。

此外,东河交管大队还通过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平台,原创、转发各类道路出行相关资讯,不断延伸宣传服务触角,扩大覆盖范围,在群众出行、服务民生等方面传递交警声音,同时,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除了利用24小时电话接听、现场接访、举报信箱等信访举报主渠道外,东河交管大队还通过“24小时警局”、“包头交警”等平台架起警民互动桥梁,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大队组织专人及时回复,回复率达99%。(曹红光 郑丽颖) 

(责编:刘泽、张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