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利用在线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传播知识、陶冶情操、鼓舞士气、凝聚力量,通辽市文旅广电局充分整合乌兰牧骑、图书馆、创编室、博物馆等多个平台资源,及时发布国家、自治区和全市的抗“疫”信息,丰富内容,方便浏览。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广泛开展了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创作,以文学、美术、书法、舞蹈、曲艺等形式,充分利用短视频、抖音、头条等新媒体,大力宣扬奋战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生动事迹,宣传普及科学预防知识,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疫情,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同时,认真组织开展了网上在线服务,图书馆、博物馆、歌舞团等均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满足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在线求知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公共文化触角延伸到了千家万户,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科学防控、战胜疫情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2020年1月29日,在全民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通辽市文学艺术创作编导室携手通辽市作家协会,向全市作家发出了“疫情刻不容缓、我们并肩作战!用文学的力量助力这场战‘疫’用文学的温度鼓舞和振奋人心,一起战胜疫情”的号召。全市作家迸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短短几天,创作出600多篇首原创诗歌、散文、歌词等文学作品。我市“科尔沁文艺”“科尔沁文学”“哲里木文艺”“科尔沁诗友”“笛声文学社”“通辽老年诗词”“科尔沁诗词”“达尔罕诗词”“鸿雁文学微刊”“开鲁文艺”“扎鲁特文艺”“科左后旗作家”“青荷文苑”等蒙汉文学平台也积极响应,纷纷以“抗击疫情”为专题推出文学作品,在全市掀起了“用文学的力量助力这场战‘疫’”的热潮,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文学作品中不乏优秀之作,被区内外报刊、各级平台选用,部分歌词已经谱曲并演唱推出。市创编室公众号“科尔沁文艺”推送作品《通辽作家诗6首》,经自治区全网推送,阅读量突破5万。
为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辽市博物馆利用已有文博数字资源推出网上展览,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推出了【抗击疫情】通辽市博物馆在线送展览专题公共服务,公众可以在线观看通辽市博物馆线上展览,查询文物信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积极作用。该服务近期还将汇聚更多线上公共文化资源,让更多人了解网上博物馆,弥补线下闭馆不能参观的遗憾。
为全力做好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读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辽市图书馆于2020年1月24日起暂行闭馆。为进一步增添市民读者“宅”家的趣味性,市图书馆倡导以“读”攻“毒”,并推出“居家阅读”计划,活动包括数字资源推广、线上展览、“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原创文学作品诵读征集、“阅读养心 共抗疫情”少儿主题阅读、线上猜灯谜等。其中,“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原创文学作品诵读征集活动自2月3日起,于市图书馆公众号每天推送1期参选作品;连续举办20年的元宵节灯谜有奖竞猜活动,今年由于抗击疫情,改为线上活动,于2月6-8日连续三天开展线上竞猜。抗“疫”的关键时期,通辽市图书馆将始终坚持“闭馆不闭'情'”,以丰富的阅读方式和多样的线上文化活动,为“宅”家的读者送上更多趣味,进一步传递正能量,用书香来伴随读者抵御疫情,共同打赢疫情阻击战。
全市各文艺院团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总要求,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演出场所关闭、演出任务暂停的情况下,为活跃基层百姓文化生活,在家中坚持文艺创作,发挥各自艺术专长,结合疫情防控常识,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情景剧、好来宝、舞蹈、器乐等线上作品124件。其中,由奈曼旗乌兰牧骑创作表演的快板《战瘟神》、歌曲《最美的逆行者》被新华网转臷,点击量均突破70万次;市民族歌舞原创歌曲《与时间同行》被自治区推送全网播放,点击量近6万次;霍林郭勒市乌兰牧骑和库伦旗乌兰牧骑积极发挥队员们文艺特长,通过拍摄安代舞教学短视频的方式,在线上教授老百姓在家学跳安代舞,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