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平代表接受记者采访
人民网呼和浩特1月14日电(陈立庚)“内蒙古地广人稀,很多地区交通不便,医疗资源有限,打造半小时救援圈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讲起 2018年开始试运行的直升机空中救援体系,内蒙古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医院院长杨志平有说不完的话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190起救援任务,真正实现了直升机救援费用和救护车同价,极大的方便了群众,让老百姓受益。”
“建立海陆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发展方向。巴彦淖尔市医院于2017年与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成果应用合作协议》,在内蒙古地区率先开展医疗航空救援服务。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救援空中体系的核心思想。在航空医疗“巴彦淖尔模式”中,海丰通航公司负责飞机飞行所有事宜,巴彦淖尔市医院则侧重负责急诊急救所有工作。在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指挥下,形成一个以旗县乡村医疗机构为急救点、以救护车辅助配合、以救护直升机为主要依托的网格化救援体系,实现了覆盖全市的半小时空地一体化救援圈。
杨志平说,建立空中医疗救援体系是对国家对老百姓有利有益的民生工程。一方面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优质医疗资源投放现场,完成现场急救和转运救治,速度比救护车快3—5倍,事故死亡率可降低40%左右,特别是对于草原、山区、边境等偏远地区急危重症患者来说更为重要;另一方面,由于救治及时、病程缩短,不但降低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节约大量医保基金。
杨志平建议:
一、 自治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内蒙古实际,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相关规划。将全区12个盟市进行合理的网格化航空应急救援布局,建立两级航空医疗救援体系。
二、 自治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全区航空医疗救援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要在航空医疗救援费用方面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长效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财政、医疗保险、航空企业、相关医院和病患个人共同承担,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偏远农牧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群众能够更好地共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果,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三、加强合作,不断扩大航空医疗救援覆盖面。包括内蒙古在内的西部六省区(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均系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地区,在内蒙古基本建立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后,可探索与友邻省市开展合作,将一级救援体系在西部六省区全域推进。
点击进入2020内蒙古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