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為民”你我同行
——康巴什區濱河街道落實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六個一”工作機制採記

“在走訪中,不少人反映小區路燈不亮,出行不安全、不方便,特別是加班晚回家的居民,很羨慕別的小區有明亮路燈,希望咱們小區的路燈也盡快亮起來。”
4月23日,在康巴什區濱河街道興旺社區宏源鑫都小區民情民意征集會上,居民代表呼興鳳的一席話,道出了所有在場小區住戶的心聲。
為切實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和訴求,4月24日下午,興旺社區立即組織居民代表、在職黨員、網格員、業委會成員、物業公司、政協委員、結對單位黨組織、愛心企業等召開協商議事會,各方在一起“出招兒”來破解問題。
興旺社區黨總支書記劉帆欣慰地說,通過商討與主動認領,最后達成一致意見,由鄂爾多斯市自然資源局機關第二黨支部通過鏈接愛心企業內蒙古雙偉環保治理有限公司,為小區免費加裝34盞路燈。
5月27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宏源鑫都小區明亮的路燈照亮了居民回家路,溫暖著大伙兒的心。
興旺社區宏源鑫都小區路燈亮了,是康巴什區濱河街道深入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的一個工作縮影。
濱河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趙海軍介紹,去年以來,街道嚴格落實市委提出的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六個一”工作機制要求,創建“志匯先鋒 濱河有我”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品牌,實現在職黨員“沉下去”、網格治理“全覆蓋”、服務群眾“精細化”,把“我為群眾辦實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讓居民切實體驗到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21年,濱河街道結合市、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雙報到”要求,開展了鄂爾多斯市在職黨員進社區集中志願服務活動——品質城市我來“繡”志願服務和“志匯先鋒 濱河有我”在職黨員進社區集中認領服務活動,通過報到、簽名、logo打卡、特色實踐活動,讓在職黨員開心“回家”﹔通過認領責任網格、“一臂之力”和“同心協力”項目,讓在職黨員齊心“為家”。
2021年12月2日,鄂爾多斯市能源局分別為寧馨社區和興旺社區捐助5萬元,用於為民辦實事項目。
今年以來,在市區兩級主要領導的帶動下,在職黨員立足各自優勢、結合自身興趣、特長等因素,選擇適合的一個或多個“項目”及志願服務隊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濱河街道充分依托“多多評·碼上生活”智能綜合服務平台的“碼上搶單”功能模塊,通過“積分賦能、網格下單、全員搶單”的工作舉措,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眾籌團”的整體合力,切實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為切實推動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走深走實,濱河街道建立在職黨員年終“期末大考”工作機制。通過舉辦“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秀’起來”活動,以“晒”“評”“樹”的方式,5家黨組織代表和3名在職黨員代表進行了現場述職。由轄區“兩代表一委員”、居民群眾代表和社區工作人員組成的“觀察團”,分門別類對台上、台下“考生”的志願服務成果進行互動點評,讓志願服務活動的“項目清單”變成群眾認可的“幸福賬單”。
2022年,15家社區結對聯系單位黨組織、1480余名在職黨員共同搶單認領居民小區補植補栽、粉刷機動車停車位、為小區添置涼亭、為殘疾人購買輪椅等221個項目,在職黨員共參與各類志願服務100余場次,辦成各類民生實事1600余件。
進入10月,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濱河街道黨工委及各社區黨組織再次發出倡議:各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迅速組織起來,立刻行動起來,筑牢“紅色堡壘”,匯聚“先鋒之力”,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你好,我是家住滿世尚都小區的黨員,工作單位是鄂爾多斯市文化館,我來報到,隨時聽從黨組織安排!”10月2日,濱河街道呼和塔拉社區黨支部發出號召后,“80后”在職黨員白霞第一時間主動向社區報到,並秒變“大白”,忙碌在核酸檢測點上,為群眾答疑解惑、指導居民出示應檢盡檢碼、維護現場秩序……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濱河街道轄區內18個黨組織中的596名在職黨員逆行出征,主動到各社區報到,承擔起阻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火牆”,構建形成街道黨工委領導、分級組織、全面推進的立體防控格局,發揮基層堡壘戰斗作用,讓黨旗在“疫線”飄揚、黨徽在“疫線”閃耀。
與此同時,社區民警、物業人員、志願者、居民群眾積極加入疫情防控志願者隊伍,上門檢測、送水送餐、買菜買藥……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同心抗疫的動人樂章。
而今,穿行於濱河街道轄區內的大街小巷,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機制”匯聚各方“全力量”、“一張網”夯實密度“全覆蓋”、“一條心”精細服務“全方位”,在職黨員進社區為街道注入“紅色動能”,讓在職黨員助力黨建品牌創建、融入網格化管理、服務居民群眾、投入基層治理、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充分發揮出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濱河街道黨工委書記劉瑞敏表示,今后,將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契機,繼續立足群眾需求,將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與增進民生福祉緊密結合,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龍頭”作用及各社區聯合黨委的“軸心”作用,將各類組織、各種資源、各方力量串珠成線、集聚在一起,在新的征程上,奮力書寫出新時代暖心為民的“濱河答卷”。(記者 孟瑞林 通訊員 白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