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這十年”: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遼市文旅系統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據統計,十年來,全市文藝精品佳作不斷涌現,全市國有文藝院團9個,民間劇團3000多個,共創作文藝作品2229個,包括重點打造扶持的精品藝術作品196個,其中194個作品獲得國家、自治區級獎勵。原創舞劇《天上的風》、音樂會《敖包相會的地方》等優秀作品受邀在國家大劇院、首都保利劇院等藝術殿堂進行巡演﹔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6處增加到15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6處增加到46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加到58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從10項增加到14項,自治區級非遺項目從34項增加到58項,市級非遺項目從58項增加到20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從7人增加到12人,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從38人增加到88人,市級非遺傳承人從38人增加到227人﹔全市建成公共圖書館9個,建成文化館9個,文化站143個,嘎查村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2167個,幸福社區169個,小廣場3000余個,小舞台800余個。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758.3平方米﹔開展下基層文化惠民演出超過10000場,專業藝術團與民間藝術團完成各類惠民演出達到45000場,成為通遼市文化惠民的重要品牌。
全市A級景區總數從6家增加到24家。接待國內游客從437.5萬人次增長到1066.73萬人次﹔全市累計實施文旅產業鏈項目70余個,完成投資近15億元。科爾沁文旅綜合體、金禾灣等一批大項目破土動工,掀起文旅產業投資的新熱潮。科爾沁500公裡風景大道自駕車旅游服務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累計投入8.82億元,14個自駕車露營地已全部投入運營,實現門戶、營地、驛站、觀景、休憩全配套。通遼市連續十年舉辦“文化旅游季”系列節慶活動,先后成功舉辦了敖包相會主題活動、8·18哲裡木賽馬節、中國北方自駕游發展高峰論壇、胡仁烏力格爾學術研討會、西遼河文化論壇等重點文旅活動,進一步提升了通遼市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先后獲得了“最美中國文化旅游城市”“中國綠水青山宜居宜游城市”“中國特色草原體驗旅游目的地”“中國文旅產業最具開發(投資)價值城市”等榮譽。(記者 徐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感恩奮進擔使命 篤行不怠譜新篇
-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常委會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形成了一批人大工作的“內蒙古名片”。 始終堅持人大工作正確政治方向 十年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始終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最高政治原則,時刻不忘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什麼,人大工作方向在哪裡,人大能做什麼,這已成為人大工作一種自覺、一種習慣。…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