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烏海

烏海:逐綠而行 向新而生

2022年08月08日08:0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美麗的烏海湖生機勃發。王超 攝

  夏日的烏海湖,湖光瀲灩、風光無限。

  站在湖邊,眺望著這一望無際的碧波,已在烏海市居住了50多年的李長河思緒紛飛,感慨萬千:“烏海市能有這一片大湖、這樣一番生機盎然的景色,以前想都不敢想。”不只是李長河老人,如今很多烏海市民和外地游客都驚嘆於烏海市的美麗變遷。

  曾經的不毛之地嬗變為生機勃勃的綠色家園,記憶裡的“西部煤城”也被“大漠湖城”這張新的城市名片所取代。這是過去10年裡,人們眼中這座城市最顯著的變化。過去10年,不僅是烏海市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的10年,也是產業轉型全面起勢,發展活力持續迸發的10年。10年間,烏海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進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推動資源型工礦城市向生態城市、創新城市、智慧城市轉型,實現了城市產業結構更優,城市品位更高、城市氣質更佳。

  一湖碧波刷新顏值

  盛夏的傍晚,騎行在綠樹成蔭的環湖路上向西遠望,晚霞、烏海湖與遠處的烏蘭布和沙漠相互映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絕美景色令人沉醉。

  “每次來烏海都會在烏海湖邊走一走,看一看這大湖、大河、大漠相互交融的美景。”在烏海湖邊,來自鄂爾多斯市的游客劉建軍說。

  2013年,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蓄水,烏海湖出現在烏海市的版圖上。

  對於烏海人來說,烏海湖不僅僅是萬頃碧波,更承載著烏海城市轉型的期盼。烏海湖為城市的轉型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特別是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了重要支撐。“城市之中有如此大面積的湖泊,在全國也極為少見,並且,這個大湖融大漠、黃河於一體,全國僅此一處。”泛舟於烏海湖上,烏海湖旅游公司講解員王又弘介紹道。

  多年來,為加快城市轉型發展,烏海市將環烏海湖開發建設作為旅游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高標准規劃和建設,致力把烏海湖打造成為集風景旅游、觀光娛樂、體育競技、療養避暑、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目前,烏海湖休閑度假旅游區已入選國家水利風景區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名單。

  擁有這樣一片城中大湖,受益最大的還是烏海市民。依托黃河和烏海湖,烏海市多年來矢志不移推進生態建設,沿湖建設了一大批景觀公園和城市水系,極大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環境及城市的發展環境。人們隨時可與水親近,樂享綠色福利。

  如今,烏海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已達到43%,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9.5平方米。“五分鐘休閑綠地”和“十分鐘休閑圈”是烏海的亮麗寫真,“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更成了市民詩意生活的“標配”。烏海市還成功躋身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行列。

  多年來,為滿足市民對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該市還高標准推動城市煥新提質,促使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顯著提升。

  新建改造供熱、給排水管網900余公裡,生活污水處理率、燃氣普及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8.3%、97%、100%﹔農區人居環境整治扎實推進,綜合執法、環衛保潔等基本公共服務向農區延伸,農區公交通車率達100%﹔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面積42平方公裡,實現236公裡礦區道路全封閉管理,排土場火點實現“動態清零”﹔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達136平方公裡,黃河烏海段水質保持Ⅱ類水體。“十三五”時期,烏海市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77.8億元,榮烏高速烏海段、國道110線黃河特大橋等一批道路橋梁工程建成通行,公路總裡程達1175公裡,路網密度是自治區平均水平的3.9倍……這一串串亮眼數據彰顯了烏海市扎實推進城市轉型的堅定不移。

  今年以來,烏海市將打造一刻鐘社區生活圈作為加快推動城市轉型的新抓手,乘著全國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的有利契機,通過打造“舒適安居圈,便民消費圈,社區文化圈,優教普惠圈,養老服務圈,健康醫療圈,城市顏值圈,服務響應圈”為一體的一刻鐘社區生活圈,逐步實現全市社區服務體系便捷化、配套功能設施完善化、業態服務品質多樣化、治理模式智慧高效化。實實在在增進民生福祉,方方面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最近,烏海市民驚喜地發現,一輛輛嶄新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穿梭於城市之中,這種車輛聲音小、污染少,乘坐舒適,受到不少市民青睞。目前,全市運營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達到50台。

  在位於烏達區的烏海市海易通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一輛輛新能源重卡在工人們的通力協作下緩緩走下生產線。企業研發中心副部長周致帆告訴記者,依托烏海本地工業副產氫資源富集的優勢,企業致力於新能源工礦用車、新能源重卡、儲能設備、新能源電池等產品的制造及研發。目前,企業生產的30輛新能源重卡已代替了60台傳統重卡行駛在烏達區的礦區道路上,有效減少了礦區道路擁堵和尾氣排放。

  大力發展氫能產業,這是當下烏海市產業轉型的一條新路徑。

  烏海市因煤而建、緣煤而興。近年來,隨著煤炭資源漸趨枯竭、生態文明建設加速推進,走出路徑依賴,推動轉型發展對於烏海市來說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氫能源作為新型清潔能源,具有低碳環保、安全可控等多重優勢,被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清潔能源。烏海市化工產業完備,每年工業副產氫約80億立方米,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富氫城市。

  近年來,烏海市搶抓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機遇和關於“雙碳”“雙控”決策部署的有利契機,立足產業基礎和消納能力,堅持鏈群思維,將打造以風光氫儲用一體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以可降解塑料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全產業鏈基地作為加快產業轉型的主攻路徑,全力推進建設。

  如今,烏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的國內首條液氫生產線,不僅填補了國內民用液氫的空白,也為當地液氫商業化應用打開了發展空間﹔賽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氫基熔融還原新工藝,推動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轉變,實現冶金產業綠色化、精深化、高端化﹔京運通新材料光伏項目、東源科技BDO項目等產業轉型重點項目紛紛落戶烏海。烏海市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產業轉型呈現出強勁勢頭。

  數據顯示,僅去年以來,烏海市就引進實施新能源鏈項目25個、總裝機容量386.3萬千瓦,可降解塑料產業項目5個、總產能296萬噸,有機硅項目2個、總產能95萬噸。

  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是烏海順利轉型的關鍵。立足現有基礎和比較優勢,烏海市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創新鏈,推動工業產品向精細化、高端化、終端化方向轉變﹔制定《焦化產業重組升級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焦化產業重組升級高質量發展產業規劃》,以科學系統規劃引領“散弱小”企業整合重組提檔升級,推動資源利用由粗放使用向集約利用轉變﹔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把節能減排降耗作為硬約束,淘汰關閉落后產能,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化工產業往高端走、往精細化走、往新材料走。目前,烏海市煤炭就地加工轉化率達90%以上,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非煤產業佔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7.7%提高到現在的80%以上。

  近年來,面對新的消費趨勢,烏海市還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夜間經濟、網紅經濟、首店經濟等新業態,不斷激發轉型活力。隨著飛獅工業互聯網、快成科技、海易通物流電商等平台上線運行,星巴克、胡桃裡、摩爾城、海底撈等首店入駐,直播帶貨、網紅帶貨等消費新模式逐漸興起,烏海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有了強勁新動能。

  站在轉型發展的新起點,在擘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美麗畫卷上,烏海市將繼續砥礪前行、實干爭先,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記者 郝飚)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