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關注民生

科右中旗:種好“一粒米” 致富一方人

2022年03月06日08:2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隨著全國各地大米訂單的增多,連日來,興安盟科右中旗水稻加工企業與合作社生產車間異常忙碌,晶瑩剔透的大米裝袋縫線封口后通過阿裡巴巴等電商平台的銷售渠道送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中。

  科右中旗是“興安盟大米”的主要產地之一。土層深厚、水源充足、晝夜溫差大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這裡的大米口感細膩軟糯,有機質含量高。近年來,科右中旗利用“興安盟大米”品牌發展優勢,結合農業產業“規模化、標准化、生態化、現代化”發展方向,加快推進主導產業提質轉型,全面提升標准化糧食貯藏、加工農業、品牌創建相關等設施裝備水平和現代農業經營效益水平,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探索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利益聯結共享機制和產業融合模式,形成農民持續增收新模式,以“一粒米”撬動地方產業發展。

  “2021年我與合作社簽訂了70畝苗稻2號水稻訂單,每畝收入2000余元,比以往每畝增收350元。自從加入合作社以來,不管是種植方法、種植技術還有收入都有顯著提升。今年我會繼續與合作社合作,增加收入。”科右中旗塔拉艾裡農牧林業專業合作社社員吉日木圖在簽訂2022年苗稻2號水稻訂單回收合同時說。

  吉日木圖口中所說的苗稻2號水稻,是科右中旗塔拉艾裡農牧林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巴特爾經過5年時間,通過不斷的學習、摸索、試驗,最終掌握的優質高產水稻種植技術,並在合作社成員間推廣。

  代福貴是科右中旗杜爾基鎮雙金嘎查的水稻種植大戶。2021年他種植了300畝水稻,產量達到40萬斤,在雙金嘎查像他一樣的種植戶有幾十家。

  “我們入股了杜爾基鎮雙鑫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改變種植品種,將大米生產機械流水線引進合作社的方式,在家門口就實現了稻米的深加工,收入也比過去賣給收糧商增加了很多。”代福貴說,有了加工廠后,社員都轉型種植長粒米,雖然產量低,但比其他品種稻谷能多賣2毛錢,稻農的收入都增加了不少。

  杜爾基鎮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在帶動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雙鑫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為引領的經營主體,在生產環節,積極開展綠色品牌創建,智能催芽、水稻缽體育苗、機械擺插等科學種植方式,基本實現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生產。

  目前,科右中旗有水稻加工企業、合作社12家,其中,4家企業正在使用“興安盟大米”地理標志,水稻年生產加工量在4萬噸,轉化率達92%以上。全旗認証綠色水稻4.6萬畝,有機水稻2.6萬畝,注冊本土大米品牌有“二龍屯”“哈日道卜”“瑪拉沁”“袁蒙”等60余個水稻品牌,並與山東水發集團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開展水稻精深加工。

  與此同時,科右中旗通過“直播帶貨”開啟電商助農新模式,並通過京蒙協作項目乘勢而為,把興安盟大米變成了增收致富的“金鑰匙”,以門店、倉儲基地為載體,打造“愛心北京 消費扶貧”的理念,以共享倉、供應鏈方式形成配送網絡。

  截至2021年11月,科右中旗已在北京市朝陽區、通州區建設6家農產品進京銷售店,依托北京消費扶貧雙創中心內蒙古中心,與海澱、朝陽、大興、房山、東城、通州等分中心建立產品互通、渠道共享,依次走進“首農”“品農果蔬”“物美”“蘇寧小店”等19家商超,並以“京蒙大集進社區”方式,在各社區推動愛心消費扶貧進鄉鎮、街道、社區活動。目前,21家企業及合作社,線上線下共銷售農特產品600余萬元。(內蒙古日報融媒體記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實習生 李娜)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