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前旗城川鎮:產業興 百姓富 生態美 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鄂托克前旗發布
2021年12月03日09:56 | 來源:鄂托克前旗發布
小字號

麻黃套村的現代農牧業物流園區、呼蘆素淖日村的湖羊養殖繁育基地、巴彥希泊日嘎查的“牧與禾”研學旅游、糜地梁嘎查的分布式光伏電站……近年來,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堅持不懈優化產業結構,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先后創建了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國家AAAA級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全國衛生鎮和自治區文明村鎮,並成功入圍2020年中國特色小鎮品牌百強榜。一項項指標競相“站高”,一家家企業相繼落戶,農牧業、旅游業、綠色能源等多產業全面開花、齊頭並進。

奮斗新時代,奮進新城川。鄉村振興蘊藏著每個鄉村和每位鄉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城川鎮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強村固基、富民興農、人居提質、文旅融合,城川鎮的田野必將繪就收獲的金色。

以優帶優,打造農牧業發展更優品質 。

在麻黃套村的白蘿卜種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滿眼綠色,地裡一排排蘿卜長勢喜人,水靈靈的蘿卜讓人垂涎欲滴。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忙著拔蘿卜、挑撿、裝筐。在物流園區內,大家正忙著將一個個洗得白白淨淨的大白蘿卜裝袋上車,准備運往浙江、福建、西安等地,現場一派熱鬧又繁忙的景象。而這一景象得益於麻黃套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2017年3月,麻黃套村引進了匯能工貿有限公司、中川三和有限責任公司、富邦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等,並採取“黨支部+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村企共建扶貧方式,大力推行無公害種植,發展成片規模的特色種植業基地。通過精品育種、打造品牌等科學手段,不僅提高蘿卜的品質和產量,還帶動當地30多名老百姓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新路子。

“這幾年我們想利用整體規劃,把我們麻黃套村打造成全旗、全市鄉村振興示范村”麻黃套村黨支部副書記蘇佔平說道。

白蘿卜種植基地作為麻黃套現代農牧業示范園的一個縮影,映照著城川鎮翻天覆地的變化。走進城川鎮呼蘆素淖日村,“咩咩”的叫聲時不時從沿途的羊圈裡傳出,孫仲禮正在對養殖場內的母羊進行喂食。孫仲禮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到湖羊養殖場務工,每天從事喂羊工作,隨著場裡養殖規模的逐漸擴大,每年近五萬元的收入讓他干起工作來也格外盡心。

城川鎮呼蘆素淖日村村民孫仲禮:“冬天了,也沒事,我們這有個養殖場,我過來這打點工,掙點錢,每月4000塊錢,好養活家庭”。

孫仲禮口中所說的湖羊養殖場,正是呼蘆素淖日村在2020年投資600多萬元建成一處佔地4.7萬平方米的湖羊養殖繁育基地。目前,基地內已引進湖羊種公羊、湖羊基礎母畜等1000余隻。據了解,湖羊是一種羔皮、肉食兼用綿羊,羊毛厚密,容易滋生細菌,湖羊在悶熱陰濕的地方待不得,羊棚必須建在陰涼干燥的地方,還得裝上換風機來通風散熱。為了防疫,還需定期給羊棚噴霧消毒,給羊一季度打上三至四次防疫針。

“小肥羊”除了住得好,還得吃上用青貯玉米、麥草等混合而成的草料,並有足夠寬闊的“操場”舒展筋骨。合作社負責人謝振禮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規模,每隻種養按1500元計算,每年經濟效益保守可達60萬元以上,以后將繼續擴大湖羊產業規模,覆蓋到更多有勞動力的農戶,大力發展羊產業,讓羊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鄂托克前旗瑞峰農牧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振禮:“下一步,我打算把我們湖羊養殖基地,慢慢擴大,同時把基礎母畜發展到3-5千隻,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行規模化、集約化、標准化、智能化,做出特色,打出品牌,帶動周邊畜牧業提質增效,提高農牧民收入”。

產業鏈“聯”起來,價值鏈“長”起來。從獨特資源到生產要素再到發展優勢,鄂托克前旗城川鎮的農牧業生產在提質增效的綠色律動中開啟新征程。

以“紅”促“燃”,紅色旅游“紅”出新高度 。

參觀紅色展館,重溫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體驗紅色魅力……隨著延安民族學院城川紀念館、陽早寒春三邊牧場陳列館、王震井紀念園等一批紅色景區的不斷成熟完善,前來觀光的人絡繹不絕,鄂托克前旗城川鎮成了紅色旅游的網紅打卡地,呈現出一派紅火興旺的喜人景象。而城川鎮巴彥希泊日嘎查的“牧與禾”希泊爾小居作為體驗式研學旅游的“新生兒”,也在紅色旅游中持續升溫。

瓜菜採摘、生態觀光、手工藝制作……走進“牧與禾”希泊爾小居,呈現在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幅幅悠閑、恬靜的農家情景,濃厚的鄉土氣息、獨特的田園文化扑面而來。以農牧產業為基礎,以半農半牧為特色,以紅色、農耕、游牧文化為支撐,以文化旅游開發項目為抓手,“牧與禾”正在以這樣的方式把自家庭院改建成牧家樂,把現有牧家樂改建成體驗場所……截止目前,“牧與禾”共接待游客400余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萬余元。

一張張紅色名片將鄂托克前旗的紅色資源變現,老百姓正在生態秀美、產業富民、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大道上闊步前進。紅色旅游產業鏈正在向農牧區產業基地延伸,鄂托克前旗城川鎮以高標准、高質量打造了一批又一批各具特色的研學實踐戶,輻射帶動周邊1000余戶農牧民吃上了“旅游飯”,提高了“紅色小鎮”的承載能力,發展了“紅色經濟”。

以“綠”生“金”,農牧民喜添“陽光收入” 。

廣袤的草場,曾經用肥美的牧草喂養成千上萬的牛羊﹔神奇的夢想,如今用太陽的光照造福成千上萬的百姓。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鎮糜地梁嘎查的光伏項目建設基地,數萬塊安裝好的太陽能電池板正沐浴著陽光,整齊列陣,蔚為壯觀。據了解,光伏項目於2021年6月開工建設,通過採取“黨建+企業”的模式,積極引進內蒙古耀翔盛世光伏電力有限公司,共投資2500萬元,建設佔地210畝,年發電大約850萬度,年創收為250萬元的5兆瓦光伏扶貧電站項目。記者還了解到,光伏項目的建設可每年為嘎查固定分紅20萬元,連續分紅25年。土地租賃費為每畝每年200元,210畝共補償4.2萬元。

扶持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為了延伸光伏產業鏈條,城川鎮將充分發揮光伏項目的帶動作用,打造糜地梁紅色影院、糜地梁鄂爾多斯婚禮體驗基地、伊克柴達木嘎查智慧牧場、城川嘎查小雜糧加工廠等,並採取“農光互補、畜光互補、漁光互補”的建設模式,把光伏項目與城川鎮研學旅游景點統籌規劃開發,精心打造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觀光路線,形成“研學+旅游+商貿”的產業格局。通過全力打造“光伏+鄉村旅游”,進一步研發制作特色美食、紀念品、民族服飾等產品,有效破解嘎查村集體經濟薄弱和農牧民增收渠道單一的難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局面,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民心工程、陽光工程。

一座光伏電站,一張“陽光存折”,短期效益加長期“紅利”,光伏項目將發展清潔能源與農牧民增收致富緊密結合,實現了農牧民增收、生態多贏多重效應,為群眾種下了一個“金太陽”,為鄉村振興輸送源源不斷的“動能”。

紅色立城,綠色富川。近年來,是鄂托克前旗城川鎮發展勢頭最好、質量最高、變化最大、農牧民幸福感最強的幾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5億元,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450元,年均增長7.4%。如今,城川鎮通過特色產業的不斷壯大,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農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紅色產業和綠色產業的深度融合,奏響“紅綠”交響樂,並努力創建鄉村振興示范鎮、紅色研學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鎮、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和全國文明村鎮。

如今,一幅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幸福畫卷正在城川這片沃土上徐徐展開。(白亞梅)

(責編:苗陽、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